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开局接盘皇后 > 第18章 原来大明未来这么有特色(第1页)

第18章 原来大明未来这么有特色(第1页)

第18章原来大明未来这么有特色。

【这里可以稍微解释一下明朝的内阁制度。】

【实际上它本身来源于文官制度,在永乐年间被逐渐完善。】

【内阁制度之所以出现,便不得不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

【朱元璋一生极具才华,他在位时实行了皇帝直接对接六部,将皇权完全的把控在自己手里。虽然累,可是权利也够大。】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朱元璋那样的能力。甚至大部分的皇帝都没有那样的能力。】

【于是朱棣设立了内阁,帮助皇帝处理事务事务。并且朱棣设置了其品级仅有五品,级别不高,作用却不小,朱棣用的很顺手,后来的皇帝也很顺手于是便逐渐沿用下去,并完善了起来。】

【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长盛久不衰,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逐渐扩大,开始逐渐影响皇权,并将权力凌驾于六部之上。】

【从某种程度上讲,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可以看作是由诸多人组成的一个丞相。】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看到神迹中夸赞自己的才能,本来还觉得很高兴。可没想到这老四,自己才走了几年,就把自己的教的规矩都废了。

看看他后边搞了什么。

废丞相将权力收拢到自己手里,虽然累,可胜在可以长久的保持住皇权。

你搞一个内阁。看看后来成了什么样,都已经开始分皇权了!

朱棣注意到朱元璋看自己的眼神,当即退到了朱标身后,大喊道:“父皇儿臣真的不清楚啊,我现在连怎么治理朝政都不懂,我现在还什么都没干啊。”

朱元璋冷笑道:“那你的意思是,以后还是要继续成立内阁制了。

之前我就不明白,方孝孺的事情为什么会被以讹传讹称为诛十族?

那些文人什么时候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原来还是你自己造下的孽!”

在场的,众臣们也都纷纷低下了头。

他们想的可不是朱棣后来成立的内阁制,而是朱元璋口中的文人的影响力。

他们这一批跟随朱元璋创立偌大明朝的人大多都是武将。

就算有文人,也都是身旁随时带着佩剑。并不算纯粹的文人。

可随着神迹方前所说,后来文人势力大,再加内阁制度当中也大多都是文臣。

他们这些武将未来岂不是要被这些文人打压?这可如何是好?

朱棣有些委屈的说道:“那内阁在我手上时肯定还乖乖听话,定是后世不孝子孙们把握不住,我也没想到呀。”

他不说还好,一说朱元璋更来气:“伱身为一国之主,一句没想到就能推得了责任吗?没想到不会去多想想?我家的都忘了是吗?”

——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的注意力则集中到了朱元璋废掉了丞相上面。

他自认为自己不比这朱元璋差,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里,虽然对于后世的子孙来讲要求高了点,但当下试试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底下的大臣们明显看出了刘彻眼中的兴趣。不由得心里暗暗叫苦:“陛下,冷静啊。咱们可比不得他大明”

【内阁的权力整体虽然等于丞相。但他并非能做到丞相所做的事情,因为人一多,心就不齐,力也难往一处使。】

<divclass="tentadv">【况且明朝皇帝也并非蠢人,他们也明白内阁的权力可能会过大,于是推出了司礼监,执掌披红的权力。】

【披红即大臣们将对奏章提出的建议写在纸条上,贴到奏章上面。当呈送给皇帝后,皇帝会把奏章和纸条全部浏览,用红字来做批示。】

【永乐年间,这些批示都是朱棣自己来。而到了后来,一方面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力,另一方面,一些皇帝为了减轻负担,便将披红的部分职责转移到了新任的司礼监太监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