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覆汉 > 第二十四章 保国可保身(第1页)

第二十四章 保国可保身(第1页)

,,,!

年不战之约自毁,而卫将军进位便也顺理成章,这些且不说,只是我等想提前问一问卫将军,足下欲居何位而治河北?相国,还是称王?又或是准备另立新帝?”

“另立新帝不免可笑。”公孙珣坦诚以对。“天子与灵帝,还有少帝,这父子三人再怎么失德无为,也毕竟是前后居天下近三十载的一脉汉室正统,如今天子虽然失德,却无任意一个近支皇族可以代替,我便是立了新帝,又怎么能服天下人呢?”

言至此处,公孙珣微微一顿,却又顺便提起一事:“其实,昨晚刘伯安发葬前其子刘和曾与我有言,他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恨极了天子,却又碍于臣伦与实力不足,难以成事。所以如果我准备另立天子,他愿意配合我做一个傀儡汉帝,只求能报父仇……事后他愿直接禅让于我!”

“蠢货!”黄琬拍案而对。

“确实愚蠢。”公孙珣感叹道。“他这么做,固然有一二可操作之处,但他就没想过,自己做了个傀儡汉帝,他父亲的一世名声岂不是要成为笑话?汉室老臣,除了一个名声,此时还有什么可求得呢?于是我便劝阻了他。”

黄子琰死死盯住对方,却最终黯然下来。

“至于称王。”公孙珣看到对方沉默,这才继续言道,却又忽然莫名失笑,以至于言语中稍微顿挫。“高祖刑白马为誓,非刘氏不得为王,这是汉室铁律,此时称王,我与天子到底哪个更失德恐怕真不好说,好不容易收拢的人心又要散去不少……所以,还是称公建制吧!最起码汉室没有非刘氏不得为公的说法吧?”

“实封国公?”黄琬等人居然并不意外。“足下是辽西人,封蓟侯,起于幽州,再升为公,想要得正经美称便只能是燕公了!”

“燕公不正好吗?”公孙珣凛然对道。“诸位想过没有?燕起于召公,而召公常年不居封地,反而与周公一起共辅朝政,且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东,召公治陕西,在下受召公之爵,治长安之政,岂不合乎儒家典故、礼法?”

“召公乃是姬姓……”士孙瑞一时没有忍耐的住。

“公孙氏亦是姬姓,且我主世居辽西,说不得还是召公嫡传呢!”戏忠装糊涂驳斥。

“我非是此意,乃是说周天子为姬……”

“好了!”黄琬忍不住打断士孙瑞的絮叨。“事已至此,我等还有什么可争的,而卫将军这番说辞也不是说给我们听的……只是卫将军,你今日为公,或许确实钻了汉室典制的空子,让不少人能够寻得遮掩,为之心安。可是你也说了,那是别人,如我等汉室老臣,一身所系不过一个名而已,而足下今日可为公,明日便可为王,后日便可簒逆,届时你让我们这些被你拿天子和刘伯安之死夹住的人到时候该怎么办呢?还是说,你居然真是个汉室忠臣,只想安心做召公?”

对方嘲讽之意清晰无误,但公孙珣依旧面色如常:“在下刚刚立誓,今日不说谎,所以黄公此问,在下便不答了。不过,在下可以保证的是,且以公位处事,而汉室十三州故地,一日不复于一,则在下一日不再多进半步……而君等为天子所弃汉臣,欲退而自保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缓缓而退,不用担心自己的身后名;有意欲有所为者,也可以从容转变立场……总而言之,在下绝不逼迫,也绝不会利用如今诸君为天子所弃的局势让诸位连最后一点名声都丢掉的。”

黄琬等人面面相觑,而后却是司徒赵谦一声叹气:“足下拥万,自然可以大度如此;而我等只余区区存身之一,却也不能不应!”

“诸位既然知道我主居于万,那就应该明白,我主今日真的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而诸位如果真要继续强行逆势而为,那诸位以为我们这些底下人也会像我家主公那般宽仁吗?”看到对方还有人显得犹疑和不服,戏忠不由出声凛然而对。“真到了必要之时,居于万者真的需要在乎据其一者吗?”

“当然,我等也知道,诸位也是不在乎的……”贾诩终于开口。“但那么做到底有什么意思?今日在渭水畔,京兆吏民聚十万众而同泣,是在泣汉室吗?是在泣刘公吗?难道不是在泣天下为何还不能一统,人心还不能彻底安泰吗?而诸位本为人杰,应该看得清楚,汉室能安者,我主能安,汉室不能安者,我主亦能安……诸君再怎么只系于一,再怎么只为人臣之道,可即便是人臣,也当先为人再为臣吧?”

“若非知民意,何至于此?”黄琬同样凛然而对,却又一时丧气到百无聊赖的地步。“也罢!事到如今,多思无益,称公就称公吧,年后我等自会配合!唯独望卫将军记今日言语,天下一日不定于一,则你一日不再进!”

“绝无虚言。”公孙珣赶紧出声作答。

“那便走吧!”黄琬直接起身。

公孙珣也即刻起身相送。

然而,当黄琬等人来到屋舍的门槛处时,其中最年长,也是与公孙珣私交最好的赵歧却又忽然回头,就在门上与公孙珣行了一礼:“不管如何,此番虽然是卫将军处心积虑所至,但卫将军能够尽量光明正大,不以势压人,尤其是能与刘伯安与我等一番老臣一个好结果,我等还是感激不尽的……”

赵歧都快九十岁了,公孙珣如何敢拿大,忙不迭的引身后三人还礼。

“还有一事。”赵歧等对方刚一起身便张口再问。“适才见将军言白马誓而笑,又是为何?莫非是觉得白马将军破白马誓,此乃天意吗?”

“然也。”公孙珣脱口而出,旋即与其他人一起怔住。

“那天下定于一后又该如何?”赵歧继续立在门上,堵住对方而问。“燕何以对汉?”

“当覆汉!”只有喘气声的舍中,回过神来的公孙珣干脆懒得遮掩了。

“何为覆?”赵歧紧追不舍。

“覆而灭之为覆,覆而盖之为覆!”公孙珣扶着腰中断刃坦然答道。“就是此意了!赵公接下来是不是要从袖中掏出一把铁锤来,与我生死相搏?以你的年纪和声望,若是死在我这里……我怕是也和天子一样可笑了。”

“搏不动了。”赵台卿在其余诸如黄琬、赵谦、士孙瑞、马日磾等人的恍惚中与庞德的警惕中转过身去,拢手而走。“而且昔日董卓我不能搏,党锢我不能搏,为平凉参军羌乱不能搏,为并州刺史而鲜卑不能搏,今日又何至于与足下搏呢?只还是借黄公刚刚那句话,望足下记住今日之言罢了。”

赵歧既走,黄琬赵谦等人沉默片刻后也纷纷随从,诸人多已显老,在寒气之中不免畏缩,更显凄凉之态。

而等到公孙珣重新追上,亲自送这几名汉室仅存的老臣踏出卫将军府的时候,尚未来得及道别分手,忽然间,寒气之中,隔壁街上却传来一阵清脆的响声……几名哀伤了一整日的汉室老臣和公孙珣这边几人先是一起怔住,继而无言以对,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有着急的幼童忍不住提前燃烧起了竹子,来听爆竹除岁之声!

正所谓,旧历已去,新历到来!

回到眼前,虽然要害人物私下的交流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譬如黄琬、赵歧等人此番来访事实上去除了公孙珣称公的最后一个实际上的阻碍,但小会终究只是小会,只能解决问题,真正能够赋予人法理依据的却还是大会、大朝会。

也只有所有人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具有政治意义的场合一起出席的大会,才能让参与之人一起为最后的会议结果承担起政治责任,从而使会议结果具有政治约束力!

就像之前,公孙珣私下说一万句话,也没有他在未央宫前那番呵斥有政治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