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隐静脉位置示意图 > 第44章(第2页)

第44章(第2页)

“这样看来,神花教还救了我呢!”她笑,李佑城也跟着扬了扬嘴角。

此时,宫人们开始奉命搜寻许清如,周围有了声响,四处人声渐沸。

“许娘子,我在滇国还有要事处理,得耽搁几日,但你必须得走了。冷锋、高训你是知道的,我在宫外安排他们送你出城,回长安。”

清如摇头,直视他双眼:“我确是要出城的,但不是回长安。”

“……你要去哪?”他试探。

“热海之地。”

034东宫

过了寒露,天冷下来,秋风落叶枯枝逐渐占满了长安各街道。

皇城里则另一番景象。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临近重阳,宫内街道和殿宇院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提前摆上御花房培植了半年的菊花。

当朝皇帝喜欢清雅素净的小景,厌恶奢华,所以这菊花也不敢摆得太隆重,只先拿出来应个景。

太子李淳等在太极殿外已有一个时辰,秋风瑟瑟,吹裹着他颀长的身子,冷峻的脸。他索性走到避风处,赏菊。

等皇帝近身太监何骈又来回传,他才移步过来。

“太子殿下请回吧,陛下的病已见大好,就不劳烦殿下亲自侍药了。”

李淳一哂:“何监,这是父皇的旨意还是你的意思?”

何骈忙后退拜道:“老奴不敢,老奴尽心服侍陛下多年,从不妄自揣度圣意。”

李淳默了片刻,盯着何骈低伏的身子道:“入秋了,父皇害冷,这病得更加小心,你且好生服侍。”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硬生生回拒了,由于自己母妃的缘故,李淳一直与皇帝的关系不近不远。

在朝臣眼中,他虽贵为大顺太子,可徒有虚名,甚至连个傀儡都不如。

无兵无权,更没有强大高贵的母族根基作为支撑,李淳这太子自己当着都没劲。

他穿过清新水榭,从东北角的通训门回东宫,这是常规路线,年轻宫监裘良紧跟身后,怀里抱着没送出去的装有新罗红参的木匣。

走近城墙一带,水榭深处的人影让李淳顿足。

那人远远一拜,身后还跟着两名细瘦宫女。

禁军统领大太监居文轸,先帝时代响当当的人物,曾是先帝的内侍监,很受器重,新帝继位后,受如日中天的新政一党排挤,加之上了年岁,便不再在皇帝身边伺候。

但先帝遗诏有言,禁军统领一职事关皇室安危,自己只信得过居文轸。

于是,他便在荆棘丛生的新政官场苟活下来,眼下,新皇帝登基不到一年,他这个大统领的位置却岌岌可危。

移步东宫,居文轸并未直奔主题,而是在东宫正殿明德殿周围闲散逛荡。

李淳曾是广陵王,居于长安永昌坊的广陵王府,自年初入主东宫以来,才开始打理荒废多年的东宫殿宇。

之前的多位太子,并不居住在东宫。为表与皇帝亲近,父慈子孝,一般都是随皇帝居住在皇宫内别院。

可李淳却被“赶”了出来。

如今东宫再启,重新粉刷装饰,但与隔壁的太极宫相比,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圣上本就拨款不多,国库的钱都用来搞全国范围的新政,哪里有钱给到一个不受器重的东宫太子?

况新政搞得风生水起,百姓短时间得了福利,更加拥戴皇帝,其他几个成年皇子也都跟着使劲掺合,在民间赚足了声望。

人们都说,新皇帝正值壮年,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必将使大顺国富民强;而太子庸碌,不受重视,难成大业;对皇位垂涎已久的舒王(皇帝的长兄)老矣,虽根基颇深,势力纵横,但几年下去,必然无力回天。

居文轸看着眼前的残花败柳,只悲秋叹天:“世道轮回,曾经许下誓言要继承遗志的人也已改弦易辙,好高骛远了。就像这秋末的花与树,昔日开得多热烈炫目,如今便会落得多惨烈萧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