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又穿回来的 > 第 43 章(第1页)

第 43 章(第1页)

从黄泰民的口中,孟园得知了不少事。比如那一日落水的学生,就是在街头采访自己的学生之一。不得不说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虽然早就有所感应,但真正梳理清楚事情经过时,孟园心下仍忍不住生出感慨。由于她随手赠予小和尚阿金的平安符,那位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学生没有被水鬼害死。但一开始也正是因为她从医院出来,接受了他们的采访,几个学生才会兴起去往城隍庙。学生们的到来最终也为城隍庙做了宣传,于是原本香火寥落的城隍庙,短短几日里就变得热闹起来。一切的源头,只不过是她随手送给温璟的一张平安符罢了。因为温璟的那张平安符,才有了蛇山的火遍全网,阮秋才会来到此处打卡,而孟园去丘林县拜见城隍,机缘巧合在医院救下阮秋,又与几位学生产生一面之缘,使得他们前往城隍庙遇上水鬼一劫,最终还是孟园的平安符救下了那位学生……起于平安符,终于平安符。仔细一想,似乎所有的事都由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在了一起,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孟园抬起头,一双黑眸平静无波,犹如山间幽暗的深潭一般,倒映着仍漂浮着点点阴云的天空。世间之事,兰因絮果,一饮一啄。天道依旧在,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冥冥中推动着人间命数,而她亦是这天地棋盘中微不足道的一子。她穿越异世五百年又回归,又是因何呢?略微思索后,得不到结果。孟园洒然一笑。罢了,五百年修行都过来了,她又有何惧?心中般般思量,道人面上却依旧是那般云淡风轻,好奇询问道:“我观那些香客手里的平安符上有一丝神性,可是城隍大人所为?”黄泰民笑道:“就知道定然瞒不过仙长的眼睛,正是小神所为。”“那两名和尚占了我的庙,还在我身旁立了佛像,实在是欺人太甚。若不是如今鬼神艰难,老夫定要将他们赶出去的。而今便是叫他们戴罪立功,那小和尚算卦灵验,大和尚又颇为精通商贾之事,擅于谋算人心。我便叫他们为我发展香火,来往香客若想要平安符,必须拜我城隍。即便那尊大佛立在那里,也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我日日吸收香火,祂也只能干看着!”孟园听罢,也是笑道:“城隍大人独具慧眼。”“咳咳,仙长谬赞了。”黄泰民咳了两声,能看出小老头眉眼间有几分自得,但又很快收敛殆尽,谦虚沉稳地说道,“都是托了仙长的福,若不是仙长将我唤醒,小神又岂能有今日呢?”孟园淡淡笑道:“是你的造化,也是我的造化。”如黄泰民这般的城隍已经算不错的了,神力衰微却不惜耗费力量赐符于人,虽然每一枚平安符所耗神性不过九牛一毛,但以后香客多了,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不过收获了香火信仰(),便也要有所付出。世上没有白得的好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这位城隍显然很懂得这个道理。至少在孟园看来,这位丘林县城隍可比在抖乐上午夜直播求关注的秦广王有前途得多。“既无事,我便也告辞了,不打扰城隍大人。”黄泰民连忙拱手躬身:“仙长慢走,往后若有要事,只管来找小神,万不敢推辞。”“好。”辞别城隍后,孟园沿着杨柳河岸向城中走去,与城隍的交谈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并未在她心中留下多少痕迹。至于关于自己为何会穿越的思考,既然现在找不到答案,她便不会让其停驻心间,徒生烦恼。孟园穿过一条条街巷,上回走过一遭,许多路线都已记忆在她脑海中,虽然才是第二次来,她行走间却仿佛在这座小县城里生活过几十年一般熟稔。走到一处较为偏僻的街区时,街角一家不大的中医馆映入眼帘。大概是天气不好的缘故,馆门前空无一人,室内坐着一位年迈的老中医,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朱红色中医药柜,面前一张陈旧方桌,老者戴着厚厚的老花镜,手里捧着一份药材,时不时嗅一嗅闻一闻。孟园走进门时,老者略微抬了下眼皮。本是下意识的一瞥,不料只一眼便挪不开视线了。俗话说“山医命相卜、自古不分家”,这话的意思是古代道家易学中,包括了山医命相卜五大系统,这五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印证,基本上只要学了一门,其他门便也避免不了涉猎。医便是中医一道,山是修行,命是算命,相是看相,卜是卜卦。所以一些学到大成的中医名士往往也很善于卜卦算命、看相断吉凶,总给人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实际上这都属于易学之道。老中医慢慢起身,放下手中药材,直盯着孟园打量。“这位……道友,你有什么事吗?”有时候一个人是什么性子,身上又有什么病,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眼就能知晓个七七八八。此时此刻,老中医便看出,面前这位年轻的女人,一定也是一位修道之人!并非所有修道之人都是道士打扮,很多人自己在家修行,只要有一颗向道之心,也能尊一声道友。女人面貌相当年轻,道行却很是深厚,至少以老者的水平根本看不出她的面相,竟然只觉得一片迷雾,似乎什么都好,但又看不出好在哪里,仿佛雾里看花,知晓那是一朵极美的花,却又若隐若现、难以窥得分明。真是叫人抓耳挠腮地心痒难耐。因此即便女人年纪尚轻,老中医的岁数都能当她的爷爷了,也还是口称一句道友。孟园也没想到进门就听到这么一句话,略微错愕后笑了笑。对于老中医能看出她修道这件事,她并不觉得奇怪,这方世界虽然道统断绝,但断的是修行超脱之道,凡间道修还是有不少传承遗留下来。()上一次经过此处时,孟园就感知到这家医馆内有一位身怀真气的人,惊奇之下用神识看了几眼,便发现了这位老中医。老中医显然是有家传之学在身,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却健康得比一般年轻人都好,体内真气类似于古代的气功,主养生之用。他的医术显然也不错,客人虽不多,却个个都十分信服他的话。而且经孟园观察,这医馆里的药材质量也高,至少比她在蛇草镇见到的那些医馆药材要好,估计很多都是他自己收购来亲自炮制而成,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机器生产。

正是因此,孟园才找来这家医馆。前几日她跟阮秋说,自己打算开一家医馆,并非突如其来的想法。事实上,自打那天从丘林县医院走出来时,她便有了这一打算。“老先生,冒昧上门,不知您这里可有银针售卖?”老中医走上前,仍是一脸惊奇地将孟园上下打量着,听她这么问也不奇怪,他一看就知道她不是来治病的,“有,道友是打算给人针灸?要什么型号的针?我这里不仅有银针还有钢针,现在这年头还是钢针好使,银针太软了,要用点劲儿才能扎下去,还容易歪,一般道行浅的用不来……”说到这里他突然又改口:“看我老糊涂了,以道友的道行,内劲估计也不差。”面对这么个一上来就口呼道友喋喋不休的老先生,孟园也是有些忍俊不禁。“老先生不用这么多礼,我姓孟,您叫我小孟就好。”老中医连连摆手:“那可不成,那可不成,在这一行,你可比我强多了!”见说他不通,孟园也不勉强了,只将自己的打算道来。听说她要自己开个小医馆,主要是给人针灸按摩,老中医点了点头,转身去柜子里给她拿银针,一边随口问:“那你肯定办好执业资格证了吧?你的医馆在哪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以后老头子有空去拜会,咱们可以交流交流心得。”八十多岁的老中医依旧有着强烈的好学心,见到孟园就跟见到了大宝藏一样。要不是第一次见面不好意思,不然他肯定直接拉着人去探讨各种医道问题了。听闻此言,孟园却是神色一怔。“执业资格证?”老中医拿着银针匣子回过头,“是啊,你不会还没办吧?这可不成,现在不能无证行医,要是被发现了,政府就要查封你的医馆了。我猜你肯定是有师承的人,你师父难道没跟你讲过?”没注意到孟园略微呆滞的神情,老人家继续语重心长道:“这年头可不像以前了,以前赤脚医生多,谁也不管你有没有证,骗人的也就多了,很多人胡乱给人开药吃坏了。如今可不行了,国家管得严,干什么都要证书,要是没有医师证给人治病,那就相当于犯罪……”孟园神色更呆了。穿越异世五百年,她几乎将现代常识忘了个干净,漫长的时光磨灭了很多不重要的回忆,也令她习惯了修仙界的自由随性。如今得知不仅开医馆要办营业证,给人治病还得有医师证,而她两样证书全然皆无。抱着装银针的木匣走出医馆门时,孟园原地呆立了好一会,忽然感觉手腕上一阵骚动。低眸一看,小蛇探出一个小脑袋,正上下一点一点,发出嘶嘶的声音,像是在笑。“好哇,小黑,你竟然也笑话我。”话音落下,道人先忍不住自己笑了。她笑着摇摇头,叹道:“世界变化太快,我已经落伍了……”“嘶嘶。”小蛇昂着头望着道人。真奇怪,她明明才二十几岁,却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很多事情甚至不如它这个妖物更清楚,她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我是哪里来的……”明明一人一蛇物种不同,孟园却奇妙地听懂了小蛇的蛇语。道人轻轻一笑,道:“我就来自此处,这就是我的家乡啊……只不过是游子归家,不免忘却了许多过往罢了。”有路人经过,孟园抬脚向前行去,慢慢地穿过街巷,语调轻缓地说:“不过没关系,反正时间还长,我还能慢慢熟悉,不是吗?”“嘶嘶。”路人听见隐约传来的话语声,投来一道异样的眼光。一位自言自语的怪人。走街串巷对孟园来说也是一种悠闲的体会,这边是老城区,周围都是一些不高的民楼,住着不少老人与孩子,行走在街巷里,隐隐能听见许多人声,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这烟火气是和平的、安宁的,听着便也叫人心慢慢宁静下来。“我要去菜市场买菜了,今天吃蟹吧,这时候秋蟹正肥呢!”“再买点鸡翅和可乐,孩子昨天说想吃可乐鸡翅……”这是一家夫妻对话。再走一段,便是一板一眼的新闻播报音。有人在训斥。“老头子你把电视声音开小点,外边都能听见了!”“我耳朵不好嘛!开小了听不到!”“天天看新闻,你个老不死的老头子,怎么的,还能当国家领导人啊?”电视声还是逐渐小了,孟园可以听见老人不满的小声嘀咕。唇边笑意将露,忽而又微微凝住了,只因她听到了那则新闻。主持人在报道蛇山的治理工作,以及县医院里那位中蛇毒后又离奇恢复的病人的采访。采访中有提到那位好心路过的中医圣手,对其医术大肆宣扬。谁能想到,“中医圣手”其实连医师证都没有呢?思及此,道人无奈弯唇一笑。明明是一位修仙者,怎么在这里反而处处受掣肘?看来即便是仙人,在龙国也得遵纪守法啊!“唔……这个也得适应适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