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这个导演要谢罪免费 > 第84章 天才 美梦(第2页)

第84章 天才 美梦(第2页)

虽然萨导把电影里的一战战场还原得极致可怖,但陈一鸣在观影时并不会对主人公的命运有多少担忧,因为主线既定,他是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达成任务的。

如果采用正常的拍摄方式,配合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电影内容可以指数级扩充。

这样就可以把悬念设置在其他角色身上,用生死无常来体现战争的残酷,始终保持观众的未知与期待。

类似《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架构。

当然了,萨导也不是没有设置悬念,比如二号主角就死得出人意料。

可惜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观众不仅不会感到惊讶,反而会感觉愤怒,觉得自己被愚弄了。

因为视角受限,二号主角的死亡缺少铺垫!

但这是一镜到底拍摄方式的固有缺陷,除了两个主人公,其他人物全是边角料、工具人,人物关系都编织不出来,你还能怎么做铺垫呢?

《1951》最初的设计同样如此,从侯永这个任务发布者开始,同行者段一宁,589连长张毅,单兵毛豆,侦察兵张宇,一直到天马山指导员石磊,都是接力赛中的陪跑。

陈一鸣同样要面对萨导没能解决好的难题。

路途上的几个老兵,寥寥几分钟出镜,怎么给观众留下印象?

老兵们为了掩护传令组做出的牺牲,情绪上又该如何铺垫?

老段给了陈一鸣一种打破常规的解题思路,战争本就无常,何需铺垫!

段一宁呈现的那个状态,非常直观地把一种狠劲儿传达到陈一鸣的心底。

我就在这里,伱别想过去。

要么你死,要么我死。

陈一鸣在脑海里飞速构建场景,把那一刻的老段置入电影里他的谢幕戏。

死得干净利索嘎嘣脆,却又不显突兀。

接着他又把张毅、毛豆、张宇进行类似的处理,同样定格在他们各自的最后一场戏。

依旧毫无破绽,甚至组合到一起之后,相比剧本最初的处理还更丝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陈一鸣反复追问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发现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之所以能够顺畅地接受一个又一个老兵的“猝死”,居然是源于“他们很强大”!

段一宁帮陈一鸣提炼出一个只有沙场老兵才真正具备的共性,那就是心怀宝剑杀意自现。

这种共性在张毅身上率先登场时会略显冷漠,到毛豆那里会被他的娃娃脸稍许中和,然后在张宇的小规模战斗中聚变式爆发。

逐次递进到段一宁牺牲的场景时,陈一鸣内心已经接受了老兵们的“视死如归”。

不是生造,不为煽情,而是当时战场情势下的最优选择。

当陈一鸣继续“脑补”到石磊出场时,他发现自己苦恼已久的“最后一战”的动机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金副指导员是一个强者,把主动权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强者的选择。

同样的,天马山幸存到最后的战士都是强者,他们自然会认同指导员的选择。

这种情感递进,让陈一鸣联想到自己听李玉成讲述战斗经历时,心不由己地被拽入李老节奏中的情形。

原来当初自己的不自信,根子在这里。

想象的东西终究只能感动自己,只有当段一宁把李玉成当时的状态模拟出来时,他才真的开始相信,牵动过自己的那种情绪,同样有可能打动观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