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孤王有病 txt > 004(第1页)

004(第1页)

元盛二十年,暮春。镇国公主灵柩归籍,朝臣百司举丧,宫人服斋衣生麻。

临安主道的两衢也挤满吊唁的黎民百姓,他们一早便候在这里,送这位帝国公主最后一程。

于这些寻常百姓而言,体恤民情、立下赫赫战功的镇国公主是他们心中早已认定的后世之君,尽管想法大逆不道,但动荡不安的北境、党锢争权的局面迫使他们不得不抱这样的幻想。而如今,连唯一的幻想也破灭了。因此在扶灵将士持节进入城门后,主道上哭声一片。

灵车缓缓行进,在没有白幡的棺椁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位穿着麻衣拄着手杖的老人,人们只见他踽踽前行,走得极为艰辛。

晋帝不顾病体,亲扶灵柩,到了公主府的灵堂上,他抚棺长恸,俨然不似朝殿上的冷酷君王。

大臣相劝,口称节哀。晋帝充耳不闻,对左右道:“我儿同昌少年行军,随朕东征西讨,拱卫大晋半壁江山,才不过双十年华……”

太女和几位公主早已褪去华服钗环,洗尽铅华,披着齐衰跪于灵前,见状个个捧袂垂泪。

公主府里哭声此起彼伏,肃穆哀戚,不过哭了短短一会儿,就被一声突兀的嘶喊打断。

冯贵妃披头散发,自外头踉跄奔来,合身扑在灵前,大力拍着那方棺木,“你怎的这般狠心,舍了为娘去。”

冯贵妃生的皇子早夭,无宠后认养同昌在膝下,只为年老有所依。她虽不是同昌生母,但养育多年,胜似亲生。

太女向来心软,怕冯贵妃伤心欲绝,将同昌病薨瞒住一时,直到棺椁入京,冯贵妃才惊闻噩耗。

痛哭了一阵,冯贵妃伤心太甚,晕死在堂上,嬷嬷七手八脚的将她搀到隔室里,又是擦脸,又是喂水。

冯贵妃醒转后,双目呆滞无神。嬷嬷知道她是伤心到极致,宽慰几句,劝她务必保重。

冯贵妃摇头,“如何不叫我痛心?”

她捶着胸口,恨声道:“武官如云的朝廷偏偏派一介女流北上御敌,她还那么年轻,连子嗣都未来及留下,便要长眠地下。”

贵妃抱着嬷嬷嚎啕,哭成泪人。

听着隔壁冯氏的哭声,真珠眼睛也免不了发涩。她挥退了同昌生前的裨将,一股妒意随之涌上心头。

生母杨修容待阿姊好,便是没有血缘的养母也是真情实意,仿佛她生来就受人垂爱。而她元真珠,年少为王,倚仗庞家自成一势,人人都道她命好,却不知她长于冷宫那段日子,未曾享过父母宠爱,备受冷暖和暗讥,还要在庞氏的压迫下艰难求生。

一母同胞,命运却天差地别。如今阿姊去了,她还是妒忌得发疯,却又莫名的,有一种痛彻心扉之感。

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让人喘不过气。真珠急切地起了身,扯开门快步出去,趴在阑干上呕吐起来。

胃里是没有任何食物。她最近吃不下,喝一点水都会吐,呕过之后,胃不住地痉挛,扯得五脏跟着一起抽搐。

破阵从前头听诏回来,吓得脸色全无,“小人去传太医。”

真珠摆手,“不要紧,只是停了那丸药,还不太适应。”

茹氏配制的药丸,半月服一次。她从临江离开瞒着嬷嬷甚少服用,但未想到停药之后身体反应会如此强烈。

破阵知道她停药的事,猜测和庞贵嫔有莫大关联,“主君要不重新配药?”

真珠抬手制止,破阵急忙噤了口。

“不碍事的,无需叫人知道。”

她大口吐着气,总算好受不少,倚着阑干缓息问:“前头如何宣诏?”

破阵垂首,念道:“公主孝顺仁德,与社稷有功,追封为英王,赐羽葆、鼓吹、赠班剑六十人……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形制副君……”

“本该她得。”真珠颔首,目色渐深。

破阵顺着视线看去,只见在不远处一个不显眼的院落里,两个小童正肆无忌惮地追逐嬉戏,纯真的笑容和堂上故作哀伤的脸一对比,无比讽刺。

李胥藏的足够隐蔽,但不巧,被真珠撞上。

破阵气愤不已,“公主孝期,他们怎敢嬉闹。”

真珠嘲道:“李驸马还有何事不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