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成大唐李恪为主角 > 第62章 马周 答应我十个条件我就跟你(第1页)

第62章 马周 答应我十个条件我就跟你(第1页)

马周,字宾王,清河郡茌[chi]平县人。马周小的时候家境很是贫寒,但是非常喜欢读书。在唐武德年间,曾在补州作助教。辞职后,来到长安游历,在长安这段时间,就居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差不多在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让文武百官讨论朝政,想要知道自己当政期间的得与失。要知道讨论朝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其中就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哲学、法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上的问题。奈何常何身为武将,根本就无从下手。于是他就想到在他家中,白吃白住的马周,马周估计也觉得白吃白住不太好,于是就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地就为常何写了二十多条对帝国有利的奏折,让他一一上奏给李世民。一开始的时候,常何只是为了完成李世民布置的作业,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马周所写的每一条建议,都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这让李世民大喜过望。不过,伟大的天可汗李世民是何许人也,只是稍微琢磨了一下,就发现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一是常何除了是个武将之外,他同时也是李世民的老部下,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被他安插在玄武门中。而李世民之所以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常何在其中几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常何这个老部下的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如果常何真的在政治上有这种才华的话,他不可能这么长时间没有发现。所以,李世民就将常何亲自找来询问了一番。常何见状,自然也不敢有丝毫隐瞒,对李世民老老实实地交代道。"陛下您应该也知道,微臣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这是我家客人马周替臣写的,他每一次和微臣讨论国事,无不以忠孝为重。"于是,李世民当天就召见了马周,而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可以拿来和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调侃的趣事或者说典故来。那就是:“四请马周”。因为在马周尚未到达的时候,李世民收集文臣名将的毛病就犯了。由于太过迫切的想要见到马周,在此期间,他就四次派人催促了马周好在马周来后,李世民和他谈论得很愉快,很快就让他在门下省供职。从此之后,马周就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至做到了宰相。在位期间,马周劝李世民以隋为鉴,减少徭役,爱惜民力,勤俭朝政,谨慎选择地方官员,不能对王公贵族太过优待,不能让他们世世代代守着自己的封地,而在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建议都被李世民所纳谏。虽说没有达到司马光所说的:“前有房杜,后有姚宋”的地步,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名相。李恪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自己的醉仙楼里碰到这样一位未来的大佬。不过在李恪稍微想了想马周的崛起前的事迹,倒也觉得不算太过意外。因为据他了解,马周不但是一位性情中人,而且还是个好酒的人。而马周之所以辞去补州助教的职位,除了因为落拓、放荡不羁、不被那些同僚喜欢外。还因为他酷爱美酒,每天都要饮上数樽,根本不把教学当回事。补州刺史达奚怒见此,多次批评他,见到他屡次不改,还将他打了一顿,于是马周这才事了拂衣而去。跟前世的年轻人一样,你不喜欢我,不好意思,劳资不伺候了,辞职,到长安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如今,李恪经营的醉仙楼,在长安城之中,也算是颇有名气,尤其是“仙人醉”更是被那些喜爱美酒的人所追捧。作为喜爱杯中物的马周,自然也无法回避这美酒的吸引。更让李恪觉得巧妙的是,今年已是贞观二年,满打满算此时落拓的马周,只要再熬上一年,就要被他的老爹李世民所发掘,开始平步青云了。只是老天让他先一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莫不是告诉自己,定要将他收入麾下。想到这里,李恪脸上的笑意几乎都快收敛不住了。众所周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他日若凌云,定与你同甘。世界上还有比马周这更容易得到回报的雪中送炭嘛?如果想的更深一层,这副身体的真正主人,也就是历史中的蜀王李恪,之所以被长孙无忌所陷害,到死的时候。整个朝廷上上下下,连一个为他求情的人都没有。自身也没有一点自卫能力,这明显是缺少了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以及自己的势力。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虽然这两个人谋反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细数一下他们的势力,跟几乎可说孤家寡人的李恪相比的话,强上的不止一筹。太子李承乾,除了早期的东宫太子属官,还有李纲这个太子杀手,侯君集这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以及李元昌,杜荷,等一系列在历史中留下名号的人物。,!魏王李泰那边,有房遗爱,柴令武,岑文本等人,外加上一大堆文人。李治这个老六就更不用说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全是国之重臣。所以现在的李恪看到马周,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只不过相对于热情似火的李恪,一旁的马周可不这么想。望着李恪如同看到怀春小娘子一般的眼神,看着自己,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斟酌了片刻,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蜀王殿下,您看,在下也已经吃好了,就不打扰殿下用餐了。”说着,就欲行礼离去。只是现在李恪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个未来的大佬,政务的一把手,哪里会让他轻易离开。自己一心前往封地,可封地治理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说为了以后的死局,他需要出谋划策的谋士。就是前往封地,他也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协助他的领导班子。而马周就是他锁定的不二人选。所以,李恪也顾不得失礼了,一把拉住马周的手臂,喊着李宝在二楼重新开了一座宴席。然后又让他去通知李丽质和兕子,这才便半推半请的,将马周带上了二楼的雅间。待到来到二楼雅间,礼贤下士的李恪站起身来,亲自为马周倒茶。而这么多年,一直颇受冷遇的马周,见到第一次看见他的李恪,就如此礼遇他,也颇为动容。刚想站起身来,阻止李恪,先行察觉的出声阻止了。“先生国之大才,恪为先生倒杯茶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马周一听这话,就算他为人向来潇洒不羁,这时的脸色也是微微一红。要知道此时的他,可不是以后权倾朝野的宰相,才华未显,在补州的时候,还被同僚所轻,生活也是颇为困顿,要不然也不会借宿在常何家。要说才华他人自认不输他人,可是贸然间被李恪称之为大才,他一时间,也有些招架不住。他接着李恪的茶水,自嘲的笑道。“宾王,当不起蜀王殿下这句“大才”之称,说来可笑,今年已经二十有四,至今还一事无成,客居友人之家,那里算什么大才。”“先生这话,本王不敢苟同。”只见李恪义正严辞、言之凿凿道。"本王观先生才华独具,超群绝伦。想必现在只是时运不济,这才使明珠蒙尘,不得施展,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有道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先生的才华一定不会得到埋没。”李恪现在虽然年轻,但毕竟也是身居高位的亲王,马周久未得到他人的认同。看到李恪如此的赞赏自己,一时间竟然也生出了一种知己的感觉。尤其是李恪还将诗仙李白的诗句,拿出来给马周打鸡血。一下子,就像说进了马周的心里,以至于马周手里的热茶泼到了手上,他也不觉得烫“先生先生”半响之后,还是李恪生怕马周被烫伤,这才出声将马周从李白的诗句中唤醒了过来。“嘶”回过神来,马周只觉得自己的双手火辣辣的,痛的他龇牙咧嘴。好在,现在茶水保温的手段,几乎等于零,这才没有真正烫伤马周。不过马周也不隗是能够入阁拜相的人物,在这杯热茶的刺|激下,他很快就意识到李恪可能另有目的。在手忙脚乱的放下茶杯,恢复了神态之后,思量了片刻后,马周适时的抬头看向李恪,出声询问道。“蜀王殿下,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如果说殿下只是单单为先前的事,致歉,可以赠在下一坛美酒,眼下殿下却要如此隆重的邀请我,若是有什么话要对在下说,还请蜀王殿下直言,如果殿下不说,这饭菜马某恐怕也咽之不下。”一边说,一边朝着李恪拱了拱手。李恪也没有想到,马周的嗅觉这么灵敏,只是眼看气氛也炒的差不多了,李恪倒也没有藏着掖着。等到酒菜上齐,他又给马周倒了一杯酒。只是马周显然学聪明了,李恪没有说出目的之前,他是绝对不可能喝的。李恪见状,没有办法,只好说道。“先生也知道,恪贵为蜀王,以后也要前往封地之官,只是恪,才疏学浅,不懂政务,恐让当地百姓失望,而先生有大才,大抱负。”说到这里,为了李恪表达自己的真诚,抱拳朝着马周深深的施了一礼,诚恳的说道。“府中长史一职,一直虚位以待,还请先生助我。”说着,一躬到底马周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感受了这么多年人情冷暖。见到,李恪这个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王,就要让他做他的长史,马周要说不感动肯定是假的。要知道,蜀王李恪再怎么不得宠,也有数州封地,而身为他的长史,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在补州担任助教,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散官,而长史,为亲王的幕僚之长,也可领兵,实际上就如同前世的参谋长之职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唐朝刺史一般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一个州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市长的职位,通常也是在三品下到五品下之间。而秦王府的长史,就已是从四品上的官职。在补州将他打了一顿板子的博州刺史达奚恕,因为地处下州,也不过正五品。而现在,只要自己轻轻的一张口,就能获得一个从四品上的官职,轻轻松松的超过博州刺史达奚恕。实现真正的平步青云。所以,马周在听说李恪要他担任蜀王府的长史一职,也略显意外,下一刻,便伸手扶起李恪,激动的说道。““蜀王殿下,对不起,在下做不了”这番拒绝的话一经出口,顿时,就把李恪气的不轻。我都这样礼贤下士了,怎么还感动不了你?就在他想要好好的劝诫一番的时候。不料马周又说话了:“不过,蜀王殿下您若是答应我十个条件的话,马周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听到马周大气都不喘的话,差一点就让李恪都破大防。什么?我给你升官,你还跟我谈条件,还是十条。只是,谁当你是马周呢!还没等马周说出具体的十个条件,李恪顿时就化成了小鸡,疯狂的点头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只要你马周答应做我的蜀王府长史,别说十个条件了,就算是一百个,也不在话下。见到李恪如此爽快的点头同意,马周一边很满意李恪的态度,只是嘴上依旧不软不硬的说道。“蜀王殿下,你先别忙着答应,先听听马周的条件,仔细考虑一番,再决定不迟。”李恪也明白,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操之过急,等下出现反效果,惹怒了马周,鸡飞蛋打,那就得不偿失了。连忙坐直身体,稳了稳心态,谨慎的开口说道:“先生但说无妨,恪已经做好了准备。”看到李恪这番认真的态度,暂且不论真假。马周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李恪对他的重视,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第一,政先仁恕。”“第二,授之以礼。”“第三,不与百姓争利。”“第四,不乱加赋税。”。。。。。。好在,李恪认真听完之后,觉得这些都是能够为百姓做的好事,也就一条一条的答应了下来。只是等到李恪回过神来,他才觉得,自己这是真的捡到宝了。前有马周替常何撰写奏章,陈述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条建议。这才刚刚答应做自己的长史,就又给我说了十条关于封地的建议。虽然比之给阿耶李世民,少了十条,但他也很满足了。谁叫他只是一个亲王呢:()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