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成大唐李恪为主角 > 第84章 祸不单行蝗虫又至(第1页)

第84章 祸不单行蝗虫又至(第1页)

与李恪高兴的心情不同,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位大佬的脸色,现在就比较难看。骑着马,一路从长安城,到城外。两位大佬的眉头,就没有放下来过。看着那些到处寻找食物,乞讨的灾民,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后,暗自点了点头,决定要将这些灾民尽快的安置好。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难民都是自己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朝廷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眼前的困境。一直繁华无比的长安城,近些时日,也褪去了好几分颜色。整个城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沉默。街头叫卖的声音,和坊市里做小买卖的摊贩,早已消失不见。如今只剩下空荡荡,乱糟糟的街道。那些平日里熟悉的商铺,除了粮食铺子依旧人满为患。那些卖蔬菜、水果、汤面、绸缎的店铺,全都关闭了店门,仿佛被这场灾难彻底吞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焦虑地四处奔波,寻找着任何可以买到食物的地方。然而,所有的铺子,只剩下价格飞涨的米粮。旱灾没来之前,绢一匹易米一斗,现在已经涨到了四匹一斗了。而这些有限的物资,还在不断地被高价抢购一空。如果朝廷再不出手,估计粮食的价格还能再翻上几番。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少积蓄的家庭,他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异常艰难。他们辛苦攒下的积蓄,在物价飞涨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许多人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只能依靠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就更别说那些来长安城避难的灾民了。每当有人从粮食铺出来,手里提着那难得的食物时,周围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尽管,李世民已经下达了开仓赈灾命令,但是事情做起来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毕竟,赈灾这种事情,并不是像那些大户人家一样,扛些米,简简单单熬几锅粥,赠送完拍拍屁股,就可以了事的。只要一天没有恢复生产,这些人就一天没有口粮。这就不是简简单单一两天的事,而是一桩旷日持久的事。来时的路上,两人已经让人暗暗调查那些故意哄抬物价的粮铺。但从开仓赈灾到现在,已经过去十来天了,长安城城内的秩序,也不可避免的开始混乱起来。在那街头巷尾,时常发生一些抢劫和斗殴事件。越是在这个混乱的时刻,不管是本地人,还是灾民越是渴望能得到朝廷的进一步帮助。然而,由于旱灾的影响实在太大,朝廷的救援物资也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要不是,从李恪那里得到提示,估计李世民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了。但即使这样,城中的局势还是越发的动荡不安起来。眼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身穿紫服的大官,带着一大批官员和护卫。那些灾民也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全都跟在两人队伍的后面,闹哄哄的朝着明德门而去。此时,明德门,护城河外的一大片空地上,已经被军事化管理。几十口大锅,正热气腾腾的煮着热粥。在这里维护秩序的,是禁军十六卫中的左右骁卫和左右金吾卫。此时,一个穿着明黄色衮冕的男子,在一群将军的护卫下,正冒险在给那些难民施粥。跟长安城中的难民比起来,城外乌泱泱的难民更加的触目惊心。连续数十日的缺衣少食,让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片菜色。由于缺少条件,所有的难民,无论男女,身上的衣服,也已经多日未曾清洗,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直到发放完一锅热粥,趁着换煮的时间,那群十六卫中最低也是担任郎将的将军们。这才护卫着身穿衮服的少年,回到了后面一处休息的帐篷里。直到进了帐篷,安歇禁卫中的郎将这才暗暗呼出了一口气。为首的少年见状,轻轻笑道:“怎么,护卫着孤,压力这么大吗?”正是大唐的太子李承乾。而护卫他的人,乃是在左右骁卫和左右金吾卫中,担任职位的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李靖之子李德謇、萧瑀长子萧锐,柴绍之子柴哲威,以及程咬金的两个儿子程处亮、程怀默等人。听到李承乾的问话,众人都是尴尬一笑,然后齐声回答道。“为朝廷效力,压力不大的。”“太子殿下,您是储君,像施粥这样的事情,留着我们就行,你这样亲自施粥,万一有灾民不满现状,冲撞了您,这样实在是太冒险了。”到底还是和李承乾有着表亲关系的长孙冲,胆子更大一些。看着疲惫中带着笑意的李承乾,情不自禁的劝慰了一句。而太子李承乾,这时候也不隗聪明仁爱之名,他摇了摇手,示意无妨道。“孤这点危险和辛苦,对于那些受灾的百姓而言不值得一提。”,!他顿了顿,像是又想起早上施粥时,看到的一位满脸脏兮兮,但眼睛却乌黑明亮的小女孩,带着祈求的眼神看着他,似乎是想要在祈祷他多给一些。那小孩的年纪,差不多跟兕子一样,却不得不面对这天灾,受这等苦难。所以,他接着说道:"若是这等天灾能够早些过去,我们受点辛苦,又有什么关系。"听到李承乾小小年纪便有这等觉悟,让一众人等顿感汗颜,齐齐夸赞道:“太子,仁慈”从一大早,他们就来到城外施粥,然后太子李承乾亲自出手,他们不得不跟在身后护卫。这会已经到巳时,严格的说起来,他们已经连续站了差不多五六个小时。加上身披盔甲,全都累成了狗。让这些勋贵没有想到是,年纪尚幼的太子,居然坚持了下来,除了脸上带来稍许的疲惫,神态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在太子李承乾准备让一行人,好好休息一会的时候。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一众人等,也走了进来。在与太子李承乾一行人见过礼之后,看到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询问的眼神,李承乾苦笑一声道。“情况不容乐观啊!”说完,看到众人的脸色,他神情转为严肃道。“原本以为施粥半个月左右,等到天降甘霖,这些难民就会缓慢退去,可现在已经十几日,灾民越来越多不说,恐慌也越来越大。一开始,一些难民还会进入长安城中找些事做,以此换取酬劳,勉强度日,可现在”“现在什么情况?”见到李承乾情绪低落,杜如晦连忙轻声追问道。“现在,这么多天,还没有下雨,加上长安城中的本地居民,手里的粮食也消耗了不少,有没有补充的地方,他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加入到施粥的队伍里了。”听完太子李承乾的这个消息,一众大臣也开始忧虑起来。其中,就有人忍不住说道:“太子殿下,长安城中的人,家有余粮,精神面貌,还有衣着上面肯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驱逐他们”听到这位官员的话,不管是太子李承乾,就是长孙冲一行人也无奈的苦笑起来。那人看到李承乾、长孙冲等人的表情,有些不明所以,继续追问道。“太子殿下,你们为何发笑,是微臣说错话了吗?”李承乾闻言,连忙歉意的说道:“你并没有说错什么,孤与他们并不是笑你。”说着,指了指长孙冲等人。众人闻言,都没有说话,静静等待太子李承乾的解释。李承乾年纪虽小,但也当了两年的太子,胆识什么的,也锻炼了出来。见状,不慌不忙的说道:“一开始时候,确实如王县令所言,那些混迹进难民的长安城百姓以及”说到着,那些站在李承乾对面的一群文武百官,感觉李承乾还是若有若无的看了他们一眼。“以及,一些大户人家的仆人,都被我们从衣着上辨认出来,赶了出去,可是,这些人很快便也想到了,他们为什么会被认出。“于是,换上一身旧衣物后,再把自己的脸弄脏,我们也就无法及时的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了。”在听到,一些丧心病狂的富户人家,为了节约一些口粮,竟然让家中的仆人前来吃赈灾的粮食后,杜如晦和房玄龄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后的官员。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身后的官员中,会不会有这样的国之蛀虫而那些官员,霎时间,也明白了刚才太子李承乾那一眼的含义。暗自下定决心,回去就要好好的问问家中,到底有没有做出这等有失身份的举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知道了问题之所在。杜如晦立马朝着身后的众多官员问道:"现在知道了救灾的难处,你们可有什么法子,能够有效的帮助这些难民,且阻止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加大我们的负担。"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一句话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李世民前段时间积攒下来的粮食,只有八十万石,经过十来天的赈灾,已经去了将近一半。如果,再不想出一个有效办法,在十五天左右,结束掉,这场赈灾,那么就会有天大的麻烦。"以前也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救灾,并没有什么其他办法。"高士廉,苦笑了一声,答道:“一般而言,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首先就是施粥赈灾,让他们能够缓出那口气,再次就是帮助遭了灾的难民,搭建房屋,让他们度过苦难时期,等到天灾过后,朝廷贷给他们种子,或一些口粮,他们回到原籍,就算胜利了。”只是,说一千道一百,有一句话,在太子李承乾面前,他还是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尽量少死一些人,就算是平安度过了”就在,杜如晦、房玄龄辅助太子李承乾,商量如何有效赈灾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一骑飞驰而来的骏马上,背着一面红色旗帜的传令兵,从春明门呼啸而过,六百里加急,带给李世民以及整个朝廷一个噩耗。潼关,蝗灾。其规模之大,毋庸赘言,遮天盖地,所过之处,庄稼、植物、树木皆没。只不过,贞观元年时,大唐也发生了蝗灾,但仅限于两个州之地。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听说只有潼关一个地方发生蝗灾,虽说有些头疼。但觉得问题不大,还在把控的范围之内。所以,李世民也只是第一时间,召集众大臣,商议好对策,应付这次的祸不单行。只是就在商议好赈灾方案之后。随后几日,又有信使骑着快马,一匹接一匹的来到长安。在李世民的统治版图上,从潼关,扶风,华县,凤翔,泾阳,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陈仓。全部发生了蝗灾。这时候,就算默默计算着存粮,以为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能度过这次旱灾,一直稳坐钓鱼台的二凤,脸上也再没有了一如既往的沉稳。也不怪李世民不慌乱,实在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依据古人“天人感应”的理论,很多盲目的百姓会认为是是统治者犯了错误,上天放出灾难“天谴”来惩罚他。加上他上位确实不算光彩,所以很容易被人诟病。没有办法,随后的大朝会那天,李世民带着满朝文武大臣,跑到皇家园林祭天,并成为第二个下达罪已诏的皇帝。在东宫到皇家园林的路上,看到蝗虫纷纷起舞,李世民随手抓住了几只蝗虫,一脸痛苦的表情,说出了那句,史书所记载的名言。“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便是百姓的性命,你们还想要偷食,这是在害我的子民!如果百姓有错,那就是我的错,若你有灵,就别祸害苍生,来吃我的心肺吧。”一群官员劝道:“圣人,这些蝗虫绝对不能吃,会伤了您的身体。”李世民一脸痛苦的说道:吾欲将灾祸转移于吾身,何惧疫病?众臣纷纷跪倒在地,恳求道:“圣人!由微臣代你吃吧!”颇有表演天赋的李世民,在这种政治作秀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让那些大臣,代替他。他满脸悲痛的说道。"朕作为一国之君,当为民受灾,岂可让他人代劳?苍天啊!望您体谅朕的心意,朕身得疾病不要紧,但绝对不能让那些蝗虫伤到我的百姓。”当下将蝗虫香吞入腹中。这种朝廷大事,后宫包括所有的皇子,自然不能缺席。这让走在最后面的李恪都来不及阻止,看着李世民一口吞下蝗虫,嘴角冒出绿色的汁液,忍不住在心里默默说道。“阿耶,你好歹裹点面粉,炸一下啊!这玩意吃刺身,多不卫生啊”:()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