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朕真的不务正业txt笔趣阁 > 第580章 风雨只打飘零客佛门只渡有钱人(第1页)

第580章 风雨只打飘零客佛门只渡有钱人(第1页)

第580章风雨只打飘零客,佛门只渡有钱人。

李贽当官可能真的卷不过同僚,但是当个意见篓子,就是嘴强王者。

他只用两个字,就把宗教为何会诞生,为何会兴盛,为何会流传广众,说的明明白白。

“讲得好,刚才就该拿点银子,作为资助他们去草原的资金。”朱翊钧表达自己认可的方式就是拿钱,想从他手里拿钱,可不是那么容易,可见,李贽和林辅成这对儿意见篓子,做的真的不错。

李贽端着手环视了一周后,开口说道:“尚书有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乃是万物的父母,万物虽然都生于天地之间,唯有人是万物之灵长,灵,灵性也。”

“灵性,就是人与万物之间的区别,而灵性是可以塑造的,如同一张宣纸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朋、师长,都在不断的塑造这个灵性,进而有了人类的一切。”

“人有灵性,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清楚的知道生老病死,人活着,都在寻求意义的存在,活着的意义,这是人超越万物,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本能,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人无法像畜生一样蒙昧无知的活着。”

“人生在世,命运多舛,未来难卜,个人的命运似乎很难被自己所掌控,总是在随波逐流,这個时候,就需要一个彼岸的世界,去寄托自己所有的灵性。”

林辅成等待着众人消化了一下李贽这番话,李贽从《尚书》的万物之灵出发,讨论人的灵性,人活着就是追求意义,人活着需要一个彼岸的世界。

“这样看来,活着的意义,似乎不在于现实之中,而在于那个彼岸,那么这个彼岸,真的能到达吗?”林辅成一直等众人抬起头,脸上的迷茫消散之后,才疑惑的问道。

李贽笑着说道:“是啊,看,人活着就是为了追寻活着的意义,进而虚构出了一个彼岸的世界,那么这个彼岸世界里,似乎和现实无关,这就是其诡异之处,一旦孜孜不倦的去追求那个虚构的彼岸,那么活着的意义,并不存在于现实之间。”

“所以一旦过度追求那个彼岸,人就会活在‘没有获得自我’和‘再度失去自我’的矛盾中,活在这种困扰人生的悖论之中,在人心最是迷茫的时候,邪祟就会趁虚而入,因为人生的反复无常产生的迷茫,人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凌驾于一切之上,在操控着世界的运行。”

“进而追逐这种神秘的力量。”

“一个虚构的彼岸,如何才能到达的呢?”

林辅成点头说道:“这么说起来,还是有些太复杂了,李贽,你有什么案例吗?”

“都察院的整日里叫嚷着法三代之上的贱儒们。”李贽理所当然的说道:“他们就是最具体的案例。”

朱翊钧听到这里,就直接愣了下,不愧是让儒学士胆战心惊的自由派斗士,讨论宗教都能把这帮贱儒拉出来批评一下。

也不怪李贽和林辅成拿贱儒做例子,因为他们确实符合这个议题。

李贽大声的说道:“这些个贱儒们构造了一个虚构的彼岸——三代之上。而后数以千年之间,不断的完善着这个三代之上的虚构彼岸,将孔子、孟子、朱熹等人不断的神圣化,不断的拔高他们的地位,最终儒家,变成了儒教。”

“将人塑造为神圣形象,就是造神!他们围绕在儒这个神像之下,开始了不断的自我异化,和他人异化。”

“是的,矛盾无处不在,在宗教里也是如此,自己不断说服自己的异化,和他人说服自己的异化,自己的灵性和他人的灵性之间的碰撞,就是矛盾激化之处!”

“在自我异化和他我异化之中,人的灵性逐渐虚妄,脱离现实,最终人的灵性被虚妄的彼岸彻底异化,人的灵性变成了宗教的本能,进而成为了畜生。”

林辅成立刻说道:“你把矛盾说捧到如此高度,何尝不是在塑造一种神圣形象?何尝不是在造神呢?你造的是什么神?是江陵公吗?”

李贽摇头,如果把矛盾说神圣化,送进神龛里,那矛盾说还是矛盾说吗?一如那些个儒学经典,可能是那个时代最合适的办法,但现在依旧在生搬硬套,真的合适吗?

李贽思索了下开口说道:“矛盾说这是给人一个思考问题的办法,让人不要片面的去看待问题,这不是神圣化,它是人在苦海泛舟的一把船桨罢了,你若是不想用,完全可以随波逐流,它并不需要放到神龛里,去时时供奉。”

“陛下捣毁了世修降表的孔府,非但不会对夫子造成任何的影响,反而将孔夫子从那个藏污纳垢的孔府里解救了出来。”

“与其担心矛盾说被神圣化,不如担心矛盾说被弃之不用。”

林辅成愣了愣问道:“李大师何出此言?”

李贽一脸无奈的说道:“你想啊,矛盾说讲什么?讲自上而下,同样也讲自下而上,这一个问题一旦自下而上的讲,那这个问题里,谁的利益会受损?肉食者。”

“肉食者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学问大行其道?也就是现在仁天子御极之世,才能有如此的景象,等到事后,恐怕矛盾说就会被扫进旧书堆里,所有人再次拥抱儒学,这样最是轻松。”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们活在当下,对这一切习以为常,认为世界本该如此,但其实万历年间的万历维新,是一种很特殊很特殊的时间,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真的会发生吗?”朱翊钧拍了拍凭栏,忽然大声的问道。

李贽直接吓了一跳,他当然知道是黄公子也就是皇帝陛下在问,聚谈是聚谈,奏对是奏对,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黄公子,一定会的,矛盾说总是讲,矛盾相继,此消彼长。”李贽赶忙说道,历史总是在翻烧饼。

从永乐年间做礼部尚书一直做到了天顺年间的胡濙就是典型。

胡濙曾经自嘲,做了三十六年的礼部尚书,历任五朝,着实是可笑至极,反复小人耳。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他时而坚定的支持开海,时而坚定的反对开海;时而坚定的支持卫所儒学堂,时而坚定的合并卫儒学堂;时而坚定的支持开边北伐,时而坚定的反对开边北伐;

他坚定的支持和反对与民争利;他坚定的支持和反对住坐工匠法;他坚定的支持和反对外戚封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