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全文 > 第 12 章(第1页)

第 12 章(第1页)

朱标看了一眼自己的四弟,朵颜三卫在他手里,将来平分天下,怎么可能。

谁不知道“王与马,共天下”的结果,王家和司马家,最后反而是司马家干掉了王家。

朱棣见众兄弟都在偷偷地打量他,他自怡然自得,分天下是不可能分天下的,换做是他们也定是如此,脸皮厚些也无妨。

朱樉:“老四,君子一诺千金,看来你这永乐大帝可没有做到啊。”

朱棡:“四弟,平分天下?你打劫了老十七,后面是不是还要干掉老十七啊?”

说完,他又立刻对朱元璋道:“父皇,老四如此残害手足,连帮他的十七弟必定都没有好结果,如今天生异象,说不定啊,是上天给您的警示,换个儿子坐皇位更好。”

朱棣:“就凭你们两个,也配?”

蔑视和傲然在他的心中交缠着,天上画幕都说了他是永乐大帝,仅次于他老爹洪武大帝的大明皇帝,他老爹要是有脑子就不会弄掉他,而况如今后画幕存在,未来的他一定比画幕上说的永乐大帝还厉害,更千古留名。

朱元璋冷冷笑了几声,这些个儿子一个个心怀鬼胎,若不是他现在压着,兄弟侵扎绝不可避免,既然已经想好了决定,就该把决策落实下来,他可不能养蛊似的养儿子们。

【总之,燕王朱棣就是以半威胁的方式,将一直置身事外的宁王也绑上了靖难之役这条船,顺便将宁王手里的朵颜三卫收入囊中,之后,朱棣便立刻率军赶回北平。

让我们把时间调到朱棣离开北平去往大宁的时候,这一边,我们的压轴大将军李景隆正率军猛烈进攻北平。这里我们又要提到一个人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了,朱棣离开北平后,北平守卫空虚,城里尽是妇孺,根据明仁宗实录记载,当时北平能用的士兵撑死了也就一万人多一点。

朱棣下令让朱高炽守住北平,无论如何都要守住。

朱高炽其实身体是不怎么好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李景隆大军,他不顾自己妻子苦苦哀求,直接把自己还不满一岁的儿子带上了城墙,他直接喊话,他将与儿子一同守卫北平,若北平被破,他们父子两人便一起死。

士兵们见此,被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城中妇孺们无法抗枪作战,便做起了后勤。

城中所有人上下一心,北平就是他们的家,士兵们不可能退,哪怕战死也希望自己的尸体能为后面的兄弟姐妹们挡住飞旋而来的刀枪炮弹。】

朱元璋听着听着,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哀兵必胜,哀兵必胜啊……”

朱标感伤道:“四弟,北平被你管得很好。民众皆知自己为家而战,又岂会退缩。”

朱棣仿佛见到了那哀壮的场面,眼角发红,朱高炽,我的好儿!我那现在只有两岁的好儿子,啧,回府得好好亲他几口。

朱樉被这一场面酸个仰倒,气狠狠:“说到底都是那李景隆太过废物尔,大军围困北平居然还打不下来。”

【除了城中士兵们破釜沉舟的气势外,北平当时还有实际的城防策划人顾城,他投降了朱棣,而他的儿子被朱允炆嘎嘎一顿杀,还有另外一个僧人,也就是朱元璋给朱棣的道衍和尚──姚广孝,后世人称其为“黑衣宰相”,这道衍可是一名五边形谋士。】

黑衣宰相?

朱元璋双眉一竖,喝道:“老四,你怎么回事?朝堂之事也能让一个秃驴来插手?”

秃驴二字再出,朱棣等人自是忍不住往朱元璋的头顶看去,概因他们的老爹曾经也落发为僧,四处乞讨,不,四处化缘过。

朱棣忍了忍,才没有将那句“相煎何太急”说出来,大家都曾是和尚,拜过同一个佛祖,何至于如此啊!

【这便是北平守城之战,守方这边的人员配置。好了,我们来说说攻方的阵容。

李景隆整整五十万大军打不下北平,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来着。十月攻城的时候,国榷记载上“都督瞿能与其二子,率千余骑入张掖门,势甚锐,城垂破。景隆密止之,退十五里而军。”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瞿能父子已经快把张掖门给打破了,就差冲进去了,李景隆火急火燎地让人停停停,不能再打了,随后主动后撤了十五里。

他的这一行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道他真的是朱棣这一方的卧底?】

朱元璋简直懵了,这啥意思啊?搞毛啊?李景隆到底是哪一方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