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东汉末年不三国 > 第84章 初议废立杀伍孚(第1页)

第84章 初议废立杀伍孚(第1页)

洛阳皇宫大火烧到半夜,官员们个个心怀忐忑,难以入眠,担惊受怕了整整一宿。当第二天的晨曦洒向朝堂时,官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踏入朝堂。然而,映入他们眼帘的景象却让他们大为震惊,龙椅上空空如也,并没有皇帝的身影。在侧位上,太皇太后端庄而坐,她的神情略显凝重,而皇子刘协则静静地站在她的身旁。朝臣们见状,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朝堂上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在殿下,董卓手握佩剑,威风凛凛地按剑而立,他那冷峻的目光扫视着周围,仿佛在宣示着某种权威。整个朝堂笼罩在一片紧张与疑惑之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忧虑和揣测,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变故。董重在殿下拱手说道:“敢问太皇太后,为何不见皇上踪影?”太皇太后面露悲色,缓缓说道:“国家不幸啊,十常侍乱政。在诛杀十常侍之时,大将军何进又遭谋害,如今皇帝竟被卢植裹挟而走,不知所踪。谁能料到,卢植这海内闻名之人,竟也有如此狼子野心!”董重接着又道:“太皇太后,如今这般局势,皇帝生死未卜,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还请太皇太后定夺。”太皇太后叹气道:“哀家也是一时没了主意,天子都找不到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呐,众卿有何想法?”一时间,朝堂之下议论纷纷。董重手下的官员拱手说道:“启禀太皇太后。”董重那手下官员赶忙出列说道:“先皇灵帝有两子,虽当今圣上不知去向,但皇子刘协尚在。臣为大汉四百余年江山计,恳请太皇太后立刘协为帝!”他说这话时,言辞恳切,满含期待。太皇太后听后,微微蹙眉,陷入沉思之中,而朝堂上的气氛则愈发紧张起来。一时间,朝堂之下议论声四起。一些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忧色,他们心中都清楚董太皇太后和董重这是在唱双簧,想要借机扶持刘协上位,以达到他们掌控朝政的目的。“这分明就是他们的预谋,想要扶植刘协为帝,好方便他们行事啊!”一位大臣压低声音说道。“是啊,可如今这局势,我们又能如何呢?”另一位大臣无奈地摇了摇头。“唉,这董重向来跋扈,如今更是肆无忌惮,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摆布。”还有大臣愤恨地说道。“可是,这大汉的江山……”有大臣痛心疾首地感叹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心中都明白真相,但在顶盔掼甲按剑而立的董卓威势之下,也只能暗自忧虑,不敢轻易表露出来。一心为国为民的伍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出一步,挺直脊梁,怒目圆睁,声如洪钟地说道:“太皇太后啊!您可要明鉴啊!当今皇帝尚在人世,且并无半分过错,岂能如此草率地另立新君啊!这与那篡位的王莽又有何不同呢?我等身为大汉的臣子,当以忠义为本,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岂能任由这等谋逆之事在朝堂之上肆意横行!想我大汉历经数代帝王,风雨飘摇中传承至今,怎能因某些人一己之私、狼子野心而将这锦绣江山断送啊!吾等万万不能让这大汉的基业毁于一旦啊!”伍孚的话语掷地有声,在朝堂之上久久回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无畏,毫无畏惧地与董卓那凶狠的目光对视着。其他大臣们听了伍孚的话,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虽然他们心中对董卓充满了畏惧,但伍孚的这番话无疑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在心中为伍孚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为他的勇敢和坚定而感到钦佩。然而,面对董氏宗族那强大的权势,他们也只能在心中为伍孚暗暗捏一把汗,担忧他会因此而遭到董卓的报复。董重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鸷,与董卓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董卓见状,按剑上前,高声说道:“今太皇太后在朝,皇帝不知所踪,吾等皆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考虑。五福,你此言是何居心?你这是在质疑我等的一片赤诚吗?我等所行之事,皆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伍孚听了董卓的话,更是怒不可遏,他挺直了身躯,瞪大双眼,厉声骂道:“董卓,你这奸佞小人!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国家和百姓,实则是你等乱臣贼子妄图篡夺皇位,祸乱天下!你董氏宗族,尽是些贪婪无度、狼心狗肺之辈!董卓,你这个助纣为虐的家伙!还有董重,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你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将大汉的江山置于危险之中!我伍孚今日就算是死,也要将你们的丑恶嘴脸揭露于世!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董卓被伍孚的痛骂激怒,他面目狰狞地吼道:“汝不怕死乎?”伍孚听闻,突然冲向殿前武士,妄图抢夺其腰中佩剑,与董卓对抗。董卓见状,更是怒不可遏,怒吼道:“将此狂徒拿下!斩了他!”侍卫们如狼似虎般扑向伍孚,不一会儿,伍孚的人头便被带到殿上。,!一时间,朝堂上一片死寂,众大臣们噤若寒蝉,人人都被董卓的狠厉所震慑,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太皇太后看着朝堂上官员们一时都没有反应,便缓缓说道:“吾为了大汉江山,也为了祖宗基业,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形势所迫,为了江山的传承,也只能让皇子刘协继位了。”众人听罢,皆沉默不语,既无反对,也无赞同。过了一会儿,太皇太后见众人没有反应,便挥了挥手,说道:“罢了,都下去准备吧。”太傅袁隗、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几位重臣共同出列,太傅袁隗拱手说道:“太皇太后啊,此事非同小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这天子之位,岂是能随便更换的啊!”司空荀爽也接着说道:“太皇太后,我等认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不可草率决定啊。”司徒王允亦上前一步,施礼道:“太皇太后,大汉历代天子皆有正统传承,如今这般轻易更换天子,实难服众啊。”太皇太后看着这几位重要官员,他们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世家大族的意见。太皇太后心中虽有不甘,但面对他们的出面反对,也不好直接反驳,只得暂时作罢,脸上却难掩那一丝心有不甘的神色。太皇太后皱着眉头说道:“那你们说怎么办?就这样一直拖下去,朝政难道就不管了吗?”太傅袁隗等人对视一眼,回道:“太皇太后,可派人去寻找天子下落。如今天子失踪,生死未卜,怎能如此草率地更换天子呢?应尽快找到天子下落,等有了结果后再从长计议也不迟。”太皇太后听了太傅袁怀等人的建议,脸上露出了极度不情愿的神色,但面对群臣的坚持,她也感到十分无奈。只见她猛地站起身来,愤怒地拂袖而去,她的袍袖在空中甩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仿佛将她心中的怒火尽数释放出来。太皇太后离去后,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大臣面露忧虑之色,担心国家的未来;有的则暗自摇头,对眼前的局势感到无比困惑。而董重和董卓二人,表面上看似在认真地派遣军队去打探天子的下落,实则心中各有盘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几分虚伪和做作。众臣们在这种忧虑与无奈的氛围中,缓缓地散了朝会。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也不知道国家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后人有诗赞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东汉不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