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东汉末年不三国 > 第100章 蔡邕心志马超动容(第1页)

第100章 蔡邕心志马超动容(第1页)

马超与卢婉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而后两人极其不舍地分开了。一路上,马超想着师父带皇帝离开的目的是什么,一边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到底该如何向董卓去开口提出返回西凉的事情,该运用什么样的话语去说服董卓,一边又不停地回想着卢婉所说的蔡文姬出嫁这件事,他的内心犹如一团乱麻,各种繁杂的思绪在脑海中翻涌交织。他骑着马,就这样神思不属地走着,不知不觉间竟然来到了蔡邕的府邸前。马超心想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索性就进去看一看蔡师吧,毕竟自从来到洛阳这几日,连续经历了多场战斗,都还一直没有时间前来拜访蔡师。一来呢,他是想询问一下蔡邕师父为何会选择带天子离开京城,二来呢,对于如何说服董卓让自己返回西凉的看法和建议,最后也是想要打听一下文姬出嫁后的具体情况。蔡邕听到马超求见的消息后,心中满是激动之情,连忙快步走了出来,亲自将马超迎进了府内。马超极其恭敬地向蔡邕行了一个礼,蔡邕则急忙地将马超扶起,随后两人便展开了深入的交谈。他们先是就卢植护送皇帝出逃这件事表达了各自的看法,马超对于其中的缘由有些不太理解,蔡邕便耐心而细致地向他解释起京城局势的复杂之处,其中包括从马超返回西凉之后,何进与十常侍之间是如何激烈争斗的,十常侍又是怎样精心设计杀死何进的,接着扶持何进的世家势力又是如何成功剿灭十常侍的,还有后来董卓的董氏宗族又是如何巧妙地浑水摸鱼,趁乱获取并掌握了重要权力。而也许卢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复杂的考量,认为董氏早就有另立皇帝的心思,而卢植在朝堂之上备受排挤,无法接触到兵权,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或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才萌生出护送皇帝离开京城的想法吧。马超至此才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清楚地明白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马超再次与蔡邕谈论起当前朝中局势,蔡邕忍不住叹息,汉室江山已风雨飘摇,这般权臣另立皇帝的行为,只会让汉室江山所面临的威胁逐步减弱。马超也深表认同,毕竟他曾跟随卢植学习,卢植始终教导他要忠君爱国,他也将此铭记于心,可如今的局面实在是他不愿见到的。蔡邕忍不住对马超说:“孟起,你年纪轻轻就战功卓着,威震西凉,如今这种局面有没有办法改变一下呢?”蔡邕明知这有点为难马超,但还是说了出来。马超回应道:“蔡公,我多次向董公进谏,无奈董公心意已决,我心中实在不忍看到这种局面。但你说的这种情况,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董公对我马家有救命之恩,又在我微末之时提拔了我,我怎能与董公背道而驰呢?”蔡邕说:“糊涂。天下大义是为公,私人感情是为私,怎能因私而废公?”马超默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马超才说:“我也看不惯董公如今的僭越跋扈行为,所以准备回到西凉,保卫边疆,等待时局明朗。”马超说这话时,也是满心沉痛。蔡邕愤怒的说道:“大丈夫处世,应当以家国为己任,岂能遇到事就逃避。没想到你马孟起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懦夫行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是我们这辈人该做的。”马超满脸羞愧,然而这件事实在是太让马超为难了,暂且不说西凉本就是董卓的基本盘,马超也在董卓手下任职,就说如今加上并州军团和西凉大军,又岂是马超能够抗衡的呢?但马超又对卢植、蔡邕等先生极其佩服,对他们明知不可为却还为之,为了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既敬重又爱戴。卢植缓和了一下情绪,又说道:“孟起,朝中大事也不是你一个还未到弱冠之年的少年应该承担的,我刚才也有点过于激动了。希望你心中能够一直存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如今此局面我们这辈人改变不了,最后为其而死罢了,但你还年轻,无论如何也要保存这个思想,未来还要靠你们啊。”二人又谈论了一会儿朝局后,马超终究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关于蔡文姬出嫁的事。蔡邕此时的面色略显不满,带着些许责备之意说道:“孟起啊,如今可是国家危难之际,你怎么却只顾着儿女私情呢?”马超一时喏喏地不知该如何回应。蔡邕轻叹了口气后又接着说道:“罢了,既然你问起,那我便与你讲一讲吧。文姬本来就与卫氏有婚约在身,而此时洛阳局势动荡不安,虽说文姬年龄尚小就这般匆匆地嫁过去,但我已然做好了舍身殉国的准备,如果不能让文姬有个安稳的归宿,那以后她又该如何自处呢?那卫氏也是河东的名门望族,想必肯定不会亏待她的。”马超听后赶忙说道:“可曾问过文姬她自己的想法呀,她与那位可是素未谋面啊,万一待她不好那又该如何是好呢?”蔡邕缓缓说道:“卫氏既是名门望族,又岂会去亏待一个柔弱的女子呢?若真如你所言那般情况出现,那或许也是她的命数吧。只愿等我身死的消息传至河东卫家之时,卫家能够念在老夫一片忠心为国的份上而对文姬好上一些吧。”马超听后,心中满是无奈与惆怅,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马超暗暗下定决心,此次返回西凉,一定要去河东拜访一下,亲自看一看蔡文姬的处境,倘若过得好那也就算了,可若是文姬过得不好,自己定要为她主持公道。马超打定主意后,便向蔡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蔡邕说道:“既然你决意要离开这京城的旋涡,其实对你来说倒也是好事。如今这京城稍有差池,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的局面。你若是真的准备返回西凉,可在出发之前,来我这里,帮我将整理的书籍等物带到河东文姬那里。因为之前匆匆忙忙将她嫁出去,并没有准备什么嫁妆,我这毕生整理的书籍,便算作是留给她的嫁妆吧,也好让她能够留个念想。”马超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随后,马超又想劝一劝蔡邕不要意气用事,他真诚地说道:“先生,您不要如此冲动行事呀,留着有用之身等待合适的时机和君主才是正道,何必去枉送性命呢。若是先生您愿意,在我离开的时候,您可以与我一起,如果先生您愿意去西凉,我到时候一定全力以赴保障您逃出京城,确保您的安全。”蔡邕听后,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绝,他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孟起啊,你的心意我明白,也很感激你,但我有我的坚持和信念。如今局势危急,国难当头,我怎能只顾自己安危而退缩逃避呢?我要为了这大汉江山,为了天下百姓,尽我所能去拼搏、去抗争,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你有你的使命和责任,你应该回到西凉去,在那里好好发展,日后或许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要因为我而耽误了你的前程,也不要因为我而陷入危险之中。”蔡邕坚决没有答应马超的这个想法,已然做好准备为国家大义捐躯。马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双眼满含着复杂的情绪,久久地望着蔡邕那消瘦却依然挺拔如松的身影。那身影在他的视线中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沧桑与坚毅,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慨。他深切地知道,凭借自己的言语和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劝动蔡邕改变他那坚定的决心的,而这种明了让他的心中除了感慨之外,更增添了许多深深的崇敬与浓浓的惋惜。他对蔡邕的那份忠诚义举钦佩至极,对蔡邕如此坚决地要去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奉献一切的行为既感动又无奈。在这一刻,马超思绪万千,他在内心深处无比坚定地暗暗决定,无论未来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无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他都一定要倾尽全力让蔡文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绝对不能辜负蔡邕的那满腔忠义,不能辜负蔡邕对自己那毫无保留的满满的信任,更不能辜负蔡邕将蔡文姬托付给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嘱托,他要让蔡邕能够安心地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他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东汉不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