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七零种田忙txt > 第80章 砍竹子(第1页)

第80章 砍竹子(第1页)

夫妻俩在屋里美滋滋说着,哪怕是大热天的也没感觉烦躁,只觉得未来一片大好。

赵福安都叹口气:“早晓得我还是该去送一下的。”

“那还是算了吧,搞得大家都知道就不好了……对了,大家都掰苞谷背苞谷是吧,都没人看到他走吗?”

赵福安摇头:“我挑着苞谷回来几趟,反正是没看到,也没听到有哪个在说,那应该是没人看到。”

“也是哈,大瓦房那边有条小路,不得从晒谷场那边穿,他可能直接就走那边走了。”杨妙华安慰自己,说到大瓦房又难免好奇,“就是那些知青应该晓得他要走撒,没人说吗?”

“不晓得,我跟程知青和苏知青两个都不大熟,他们就是要说嘛那多半也是先跟队长说。没有喊出来那也不关我们的事了。”

“这么说也对。嗳,就是不晓得于知青回去了以后还能不能联系上,我们也没好意思问下地址的,早晓得我就该直接问一下的……”

赵福安打断:“他不是说了到了写信过来吗?你还怕他骗你哦?到时候他写信过来,肯定就有地址的。那也是之后的事情了,你莫想那么远了嘛!”

“是是是,不想那么远。”杨妙华说着忽然嗅了嗅鼻子,“哎呀,你光说话也没看着点锅里头,都糊了!你闻嘛,这么糊……”

锅里焖的红苕饭,就是大米烧开沥干之后,锅里以红苕块打底,米饭倒在红苕上面,掺

水小火焖熟。

焖饭是非常讲究火候的,火不能太大,一下子就把水烧干了那肯定不行,红烧焖不熟不说还容易生锅。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了火候不到位,红苕也焖不熟,还浪费时间。

而赵福安焖饭也不过才刚开始学起——很简单啊,现在稻谷产量不是很高,还得先交公粮,剩下能分给社员的真没多少。所以这样的细粮农民没几家能当顿吃。杨来娣家就更是了,上辈子直到九十年代后,他们家才能顿顿吃到白米饭。大外孙女小的时候都是单独用搪瓷盅给她蒸点饭和粥吃,至于大人,当然还是粗粮为主。

也就现在日子好过了,不用顿顿红苕块加苞谷粑了,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米饭。

任何一件事刚开始做都没那么容易,尤其赵福安在做饭上头不是那种很有天赋的人,上辈子还是到了后头几个女儿都嫁出去了,他才开始学着煮饭干家务,这辈子能这么早早就指挥他煮饭干活,杨妙华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因而虽然闻到糊味,但除了最开始有些惊讶的提醒,说她有多么生气那肯定是没有的:“你看看,是不是都焖熟了?”

“应该是好了,饭好了,吃饭了。没事儿,就有一点点糊,红苕饭锅巴喷香,能吃的!”

一点儿不吹牛,红苕焖饭的锅巴就是最香的,技术好的家庭煮妇能把这层锅巴焖到金黄金黄,把上面的饭和红苕打完之后,

再用锅铲把这一层锅巴铲起来,捏成一坨坨的,那就是孩子们最爱的零食——太香了,大人都不舍得吃,都得留给小孩子香嘴巴。

赵福安本来也有些紧张的,这时候也露出了笑容:“好,我先把上面的舀出来。”

说是红苕焖饭,实际上还是红苕多米饭少,当然,够一家三口吃就是了,本来也不能煮太多了,天热了容易馊,那就浪费了。

杨妙华给舀了一点猪油淋在饭上,又放了点酱油,兰珍就伸手要,杨妙华递给她:“自己拌一下,小心烫,端稳了。”

这也是偷懒,天气热家里人少,特意炒什么菜都不合适,干脆就直接猪油拌饭,就算是有菜了,有滋有味了嘛!反正日子刚好过一点,并不会有人嫌弃这么吃太油腻——大不了就少放一点猪油咯!

回头赵福安还在吭哧吭哧铲锅里的锅巴,杨妙华笑看着,听着锅铲擦过锅底发出的声音,一点不觉得刺耳,看那金黄的锅巴被翻出来,嘴角早就上扬了,忽然,她猛地抬手:“等一下!你停一下!”

“啊?”赵福安不解。

杨妙华却是偏过头,依稀听到了什么声音。

“怎么了?”

“嘘!”她走到墙根,贴在上面。

不过一会儿,她就走回来:“你听到没?”

“什么?听到什么?”刚问出来,赵福安也跟着变了脸色,“有人在外面?”

“在砍啥子,竹子!砍竹子!有人砍我们的竹子!”

妙华急得脱口而出,整个人更是仿佛一阵风似的就冲出了门。

就这步伐,都很难让人信她这是还没出月子——本地说的坐月子,一般是指四十天,后来日子好过了,很多人又坚信很多毛病都能在月子期间通过好好养护得到治疗,坐月子坐满双月的都不在少数。

而杨妙华,躺床上休养的时间也就一个星期,之后半个月就是在家走动,也顺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到后来快一个月的时候就出门抹苞谷粒儿,只要不干重体力活,不沾冷水就还算保养不错的了。

就算是这样粗糙的坐月子,可大概是有了希望,人有了盼头有了精神气,物质上也确实没短缺油水,在这年代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精神上呢,虽然没有婆婆长辈的帮扶,可也同样没有了来自长辈的各种压力,至少别人家第二胎还是女儿的话,婆婆的脸色就有的瞧了。总之杨妙华养的就还算不错的,恢复肯定也是良好。这时候心急了跑起来那是两脚生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