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云南滇王是谁 > 第31章 屈原论道舌战群儒上(第1页)

第31章 屈原论道舌战群儒上(第1页)

屈原与庄蹻奔到稷下学宫门前,守门侍卫见他二人与其他士子并无异样,并没拦截,二人跟着士子们径直来到学宫大堂内。

放眼望去,这是一座宽大敞亮的学堂,堂柱粗壮高大,内顶雕梁画栋,奢华无比,堂中摆满案台,座无虚席,就连堂外廊檐下也站满了人,千余名士子不畏严寒,正在全神贯注倾听讲台上几位老者讲学论道。老者身旁都摆有取暖的火盆,这些稷下先生实在敬业,冬讲三寒夏讲三暑,只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讲台后方立着一道屏风,屏风旁边悬挂着一张巨大的牛皮地图,粗壮的线条囊括了四海八荒。

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屈原只好领着庄蹻悄声立于廊檐下。庄蹻却心急如焚,踮起脚尖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着,却始终见不到孟尝君以及同他一道而来那人。“先生,我可是亲眼目睹他们进入了学宫,怎就不见人影了呢?”唯一的线索断了,庄蹻岂能不心急。屈原拍拍他的肩膀,轻声嘱咐道:“不急,先听听看,别惊扰大家。”庄蹻才勉强安静下来。

此时,台下一名士子起身拱手而问:“敢问慎子太傅,你那黄老之术,能强齐弱楚而西抗暴秦否?”

台上一身材削瘦却神采奕奕的老者回道:“古往今来,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

以为长也。天子、君王、官长皆为社稷之需要,非为一己私利而产生。只要君主贵势尚法,抱法伏势,便能因势而位尊权重,君主之权势为绝对权威,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便能号令八方,得助于众!因此,民一于君、事断于法,乃国之大道也。只要天下顺势尊君,臣子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君主便能实现无为而治天下,齐国自然就会强大,自然就能弱楚抗秦矣!”

这慎子太傅便是驰名天下的法家著名人物慎到,其所崇尚之“势”与申不害所崇尚之“术”、商鞅崇尚之“法”构成了法家三大派系。“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想要施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如此才能令行禁止,才能治理好国家。表面看来,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无为而治与依法治国相矛盾,而实际上,慎到的思想是在法治的基础上依照事物之本性,顺其自然,法也必须遵循自然之本性,其思想是老庄道学与法家之合流。

这时,台上另一位黄衣老者转过头,拱手对慎到致礼道:“慎子太傅固然高见,但依老夫之见哪,强齐弱楚必须要施行仁政。”

台下另一名士子又起身问道:“敢问老先生,何为仁政?”

黄衣老者回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也。以‘不忍之心’而行‘不忍之政’便是‘仁政’矣。施行仁政,君王要以民为本,爱民重民,得民意

者得天下。君权并非天授,而是民授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哪!”

士子又问:“君王该如何做才能施行仁政呢?”

黄衣老者回道:“施行仁政,必须从民生、民意、人才、人居、商业、教育、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入手。民生者,王发政施仁,轻徭薄赋,深耕易耨,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王之野矣;民意者,王发政施仁,以民为本,爱民重民,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归于王之邦矣;人才者,王发政施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才皆悦而愿立于王之朝矣;人居者,王发政施仁,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氓与王之政矣;商业者,王发政施仁,廛而不征,法而不束,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王之市矣;教育者,王发政施仁,思想自由,海纳百川,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学于王之宫矣;军事者,王发政施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则天下之兵皆悦而愿服于王之疆矣;外交者,王发政施仁,乐天保民,畏天保国,各国百姓痛恨其国君者皆会跑来求助于大王!仁政乃治国之基础,贵民乃仁政之核心。欲实现王道,君王必须爱民而安,贵民而尊,拥民而王,保民而霸,从而达到仁者无敌之境界!只要君王仁政爱民,兢业治国,何愁不能强齐弱楚、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黄衣老者说完,台下响起一阵热量的掌声。

又有士子起身道:“先生之仁政固然美好,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万一秦国或楚国打过来了,我们岂不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众士子纷纷表示赞同:“是啊是啊,万一秦国或

楚国打过来,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台上慎到太傅接过话头道:“诸位士子,秦乃虎狼之邦,楚乃反复无常之辈,齐国绝对不能将和平昌盛之希望寄托在别人施仁政之基础上啊!我们必须要探索自主强齐之良方,方为恒久之策!”

台下士子齐声道:“然也然也,齐人必须自主强齐!”

这时众士子中有人高声道:“诸位,我听闻楚王已派左徒大夫屈原出使齐国,想与齐国结盟,屈原已经到了临淄,我们千万要警惕楚人诡计,万不能同荆蛮为伍啊!”

慎到说道:“听说屈原到临淄已有一月有余,见不到大王,正急得如蚂蚁爬热锅。只要大王坚持不见他,时间等久了,屈原也就悻悻然离去了。不想中楚人诡计,不问不见,方为上策哪!”

黄衣老者摆手道:“非也非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齐国乃礼仪之邦,避而不见,不是道理,不然该如何向天下士子交代呢?何况屈原诗名满天下,我们不但要见他,齐国还要以大礼相迎才对啊!更应该将他请到稷下学宫来讲学,传播他一贯主张之美政思想。如此才能彰显我大国胸襟,广开言路,百家争鸣嘛!”

又有人士子起身道:“听说那屈原着奇装,穿异服,懂巫术,行为诡异,语无伦次,与疯子无异,大王不应见他啊!”众士子跟着哈哈大笑起来,随声附和:“不见不见。”

黄衣老者道:“见或不见,不是我等讨论之事,大王自有主张。诸位还是回到正题上来,继续探讨强齐弱楚之国家大

计吧!”

这时,一直站在门廊下倾听的屈原终于憋不住了,发出洪钟般的声音,高声问道:“敢问诸位高士,齐国为何一定要弱楚拒秦?而不是联楚抗秦呢?”话音落定,引起在场士子们一片惊奇声,齐刷刷转头循着这声音望去。此时屈原已经从拥挤的学堂廊下挤到讲台前,对黄衣老者躬身致礼道:“请问这位老先生,阁下可是名满天下之孟老夫子?”

黄衣老者拱手回礼道:“在下便是孟轲,请问阁下是?”

屈原高声回道:“在下便是楚国疯子,屈原是也!”

此言既出,更是满堂哗然。

黄衣老者起身致礼道:“噢,原来是屈原先生至此,失敬失敬!先生之诗文,清丽脱俗,超凡绝世,今日得见先生,老夫之幸也!”

屈原回道:“孟老先生谬赞,晚辈受之有愧。适才屈原立于廊下,已听了孟老先生高论,可谓精彩绝伦!然屈原心中仍有疑问,不知可否向先生请教?”

黄衣老者伸手做请道:“屈原先生但说无妨!”

屈原问道:“请问孟老夫子,春秋以降,天子失威,诸侯并起。当今七国争雄,天下大乱,国无宁岁,民无宁日,战事频频,民不聊生,政治昏暗,官吏腐败,又有哪个仁君能真正施行仁政?施仁政者,必得四海和睦,寰宇清净,天下太平!要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呢?屈原认为,唯有齐、楚结盟,两个大国联合在一起,然后再联合魏国、韩国、燕国、赵国,六国合纵,山东六国紧紧握成一个拳头,勠力同心,

将暴秦打压下去。若如此,天下才能获得太平,才能施行仁政也。”

慎到拱手致礼道:“屈原先生所言,不无道理。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秦曾联合山东六国抗秦,使齐国损失惨重。再者说来,齐国与秦国相聚千里,即便六国合纵打败了秦国,秦国割地再多也只是增加三晋疆域,与齐国毫无实益也!”

屈原回道:“七国局势瞬息万变,敌我阵营分合无常。苏秦合纵之失败,败就败在拒秦而弱齐,故意损耗了齐国国力。孟老夫子有言,占天时不如占地利,占地利不如占人和,如今之秦国,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尽,能危山东六国者,强秦也,在秦人眼里,山东六国皆是富贵温柔之乡,寻花问柳之地,齐国也概莫能外!若六国君主不忧虑强秦,只顾相互猜疑,最终必秦国分而蚕食,各个歼灭!”

慎到起了兴致,继续追问道:“秦国如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等愿闻其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