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滇王墓真实存在吗 > 第29章 风云际会名士相惜下(第1页)

第29章 风云际会名士相惜下(第1页)

思忖良久,屈原才抬步向前,由衷感叹道:“屈原年少时,远在楚国乡野便听闻了贵国这稷下学宫,学术博大精深,思想奔放自由,开百花之齐放,容百家以争鸣,一心向往之!待他日田相国有空了,可否领屈原去长长见识?”

“那是自然。”孟尝君回道,“稷下学宫地处稷门之外,临淄西郊,依山傍水,环境幽静。齐桓公在位十八年,继承了齐国尊贤养士之传统,创办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以国君身份扩大养士规模,并凭借国家权力与财富力量,提高养士级别与待遇。此举为稷下学宫后世之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与财力支撑。虽然稷下学宫初创时规模较小,难有惊世骇俗之建树,但随着齐国国力日渐强大,学宫也日益昌盛了。”

“天下不患无才也,患无君以使之。”屈原感慨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强大,失人才者衰亡。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才,争人才者,必先争教育。”

孟尝君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在历史长河中,思想冲破牢笼禁锢有许多次,但细细想来,思想活跃时期往往也是政局混乱、朝局昏暗或改朝换代之时。历史动荡时期何以思想激跃?究其原因,无非是有远见卓识之士在面对混乱世局时更加注重思考安邦定国之道耳,同时,国家混乱也使得统治者无暇也无力采用强制手段对思想加以打压控制!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知识与教育被贵族阶级垄断,庶民没有受教育之资格。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春秋末期,孔子、墨子、鬼谷子等人开办私学,为知识平民化、普及化打开了一条通道,使知识教育从‘学在官府’与‘礼不下庶人’之奴隶制贵族垄断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得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学习知识,增长才智,凭借才学登入庙堂。”

屈原赞道:“田相国真知灼见,齐王远见卓识,能在当今之乱世揽尽天下英才,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在稷下汇成知识之渊海,令天下多少君王望尘莫及矣!”

这时宋玉上前对孟尝君施礼问道:“敢问相国大人,宋玉曾闻齐威王与魏惠王赛宝,不知可有此事?”

孟尝君笑道:“确有此事,那时秦国还弱小,偏处一隅,山东六国受魏惠王邀请,图谋瓜分秦国。六国会盟后,齐威王与魏惠王一起狩猎,魏惠王问齐国财富消耗在何处时,齐威王告诉魏王说,‘国之财富,安得无处可用,奖励农耕、开办学宫、招贤纳士、奖赏将士,处处皆需用财。’而后,魏王向齐王炫耀其镇国之宝,乃十枚径寸之夜明大珠,其光芒在夜间足以照亮十乘战车。魏王问:‘齐国难道连一件国宝也没有?’齐王则回答:‘寡人之所以为国宝者,与魏王异。齐国之国宝,乃国家栋梁之才也,能治国安邦,能服务百姓,寡人数年来苦寻这种国宝,筑起稷下学宫广揽天下名士,也才堪堪觅得几位能称为国宝之才。齐国之国宝,光耀万里,岂止照亮十乘战车?寡人以为,财货应交于商人,换来粮食兵械充实国力。若像魏王将珠宝藏于王室,纵然四壁生辉,于国有何益?于苍生有何益?’魏王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先

王素来重视人才,给稷下先生以崇高荣誉与地位,让稷下先生享受上大夫之待遇,诸位先生也无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

“齐威王真乃千古贤君也!”屈原由衷赞叹。

此时,庄蹻也上前对孟尝君施礼问道:“听完相国大人所言,庄蹻心生疑惑,既然人才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为何其他六国都没开办像稷下这等学宫以招揽人才呢?”

孟尝君思忖片刻,笑答道:“其他六国或多或少都缺乏一些建立学宫之基础条件,正是这些看似轻微之条件,最终决定了学宫只能出现在齐国。比如燕国,燕王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使得燕国在地利上多少不如位于东海滨畔之齐国。虽然燕国历史悠久,但其不尊重人才之传统也同样悠久。虽然燕昭王曾广纳贤士,但总体来说燕国并无争霸意识,对人才也不像齐国那般重视。加之燕国内乱频发,国内丑事不断,也为自命正统之人才士子们所不齿;再如赵国,周威王初年,赵、韩、魏三家分晋

,周威王授予诸侯封号,封赵籍为赵烈侯,在士子眼中,此乃犯义欺礼之事,士子们无不强烈谴责。加之赵国之地理环境,西面是秦国,东面是齐国,南面是魏国,北面与匈奴对峙,都城邯郸,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局势便迫使赵国走上军事立国之路,国家全力发展军事,重武轻文,自然不会在招贤纳士上投入太多国力。赵成侯还攻打周天子,此举在士子们眼中乃大逆不道,所以很少有士子愿意跑去投奔赵国。”

众人侧耳倾听,孟尝君接着说道:“再看韩国,韩国事微国小,春秋无语。在三家分晋后,韩国势力最弱,堪称七国之末。虽然法家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成功,但韩国之地理、人文、资源等因素决定了韩国只能走向被兼并之命运。且韩国多依附于赵国,暗弱之国政难以有所作为,相对于称霸而言,韩国更多只考虑安身立命,绝不可能出现像稷下这等学宫;再看魏国,魏国在战国初期强极一时,且有养士之风,魏文侯便是其佼佼者,他以师礼对待卜子夏、田子方、段于

木等人,得誉于诸侯。且李悝在魏国变法后,魏国实力大幅提升,具备了创办学宫之条件。但是,在魏国初期几个贤君之后,魏国继承者并未将重人才之风发扬光大,魏国逐渐失去对人才之号召力。况且,魏国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险要,也成为诸侯国争相谋取之战略要地,魏国历史属于战争史,且不同于赵国主动进攻,魏国一般处于防御状态。魏将庞涓被齐军击败于马陵,魏国从此跌出强国行列,再无兴办学宫之基础;再看秦国,秦国是七国中最富进攻性之国家,地处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然则,正是秦国扼关自守,天下人才难以进入秦地。秦孝公当年曾向天下发出求贤令,引进了商鞅等一批实用型人才。然秦国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对其他学派坚决打击,无法兴办学宫。”

孟尝君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众人边走边听,暗暗点头表示赞同。

庄蹻见孟尝君不再说话,接连赞道:“相国大人剖析得深刻,庄蹻受教了。只是,庄蹻尚有一惑,敢问

大人,楚国为何也不能呢?”

孟尝君哈哈大笑道:“这个问题,该问你们屈原先生了!”

屈原恭请孟尝君道:“相国大人高见,自当说来,即便是言辞不妥,我等也听之有益,当谨记之!”

孟尝君思忖有顷,侃侃道来:“既然屈原先生有此意,在下便开门见山了。楚国地处南方,国土广袤,物产丰富,地利上占据着先天优势,比起齐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楚国不应只有兰台,更应是学宫诞生之理想场所。然而,楚国却有两大阻力,造成无法创建类似于稷下这等学宫。其一,历史上,楚国君主轻视贤才,任人唯亲不唯贤,人才流失严重,比如先贤百里奚、伍子胥、范蠡、文种等大才皆为楚人,可惜楚王不用之,先贤们只能投奔他国去成就伟业了;其二,众人皆知,楚国巫术兴盛,信奉鬼神,此举必然压抑其他文化发展,导致诸多贤德大才不愿来楚矣!”

屈原驻足致礼道:“相国大人此番点评鞭辟入里,高义凛然,屈原受教了!”

孟尝君仰天大笑:“哪里哪里,在下胡乱诹之,屈原先生别往心上去也。”

屈原总结道:“依屈原之见,齐国能创建稷下学宫,原因有四。其一,齐国地处东部,东有黄海,西临大河,北有渤海,南倚泰山,四面皆为天然屏障,在战争频发之世,为文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环境;其二,齐国民风开化,文化底蕴深厚;其三,齐国有重士之传统,不因改朝换代而废除;其四,齐国君主有大志,欲‘以齐王天下’,与多数士子之理想不谋而合也。”

孟尝君道:“屈子总结得精彩,然也,然也。齐国如此敬重人才,如此敬重学识,我田文突然萌生出一个不情之请,屈原先生干脆留在齐国做官吧,别回楚国了!”

屈原回道:“齐国虽好,但终归是齐人之祖国。身为楚人,屈原深深爱着楚国,楚国有危难,楚人必须舍命去匡扶,楚国有旧疾,楚人必须奋力去拯救!”

孟尝君夸道:“楚王能重用屈子这等忠臣良才,看

来,楚国会越发强大了!”

“谢田相国吉言,决定一国之强大者,乃君王与国策也。”屈原叹息道,“君王好人才者强,不好人才者弱;君王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国之政令恒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国之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

一行人边走边谈,约莫半个时辰来到了国宾馆门前。

“我等谈论稷下学宫,却来到了国宾馆。”孟尝君躬身做请,“请先生带领众人先下榻国宾馆,改日有空了再去稷下学宫参观!”

屈原回礼道:“如此尚好,有劳相国大人一路相随。”

待屈原一行下榻国宾馆后,孟尝君特来向屈原作别:“先生此次所来,欲与齐国结盟抗秦。田文在此先奉劝先生,齐楚两国旧怨颇深,要想说服我们大王联楚抗秦,重修合纵,绝非易事,先生要有心理准备,田文告辞了!”

听孟尝君如此一说,屈原心生疑虑,躬身相送:“多谢相国大人提醒。屈原奉王命之精诚,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人慢走!”

一路行来,所见加所闻,屈原感受到前所未有之压力。如今,举国重担压在肩头,他该如何应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