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成大唐李恪为主角 > 第89章 又来十万灾民与朝堂发难(第1页)

第89章 又来十万灾民与朝堂发难(第1页)

河水声由远及近徐徐传来。长安城漕渠旁的一处小桥边,两个人影坐在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正端着一小盒点心,慢条斯理地吃着。“听说你今天去城外,赈灾施粥去了。”“嗯,对的。”“我阿耶让我提醒你,因为今天的事,明天可能不只御史台的官员要向你发难,让你有个心理准备。”“还让我转告你,说真想管赈灾这件事,就大大方方的接下一些事物,立下些功劳,不要东插一脚西插一手,到时候,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划不来。”两个人尽管隔着崇化和怀远两个坊市,以及城墙,隐隐还是可以听见城外难民们,喧哗的声音传来。李恪也是从城外赈灾回来后,直接来到这里的。两人此时便在忙里偷闲的吃着点心,稍稍休憩闲聊。长孙娉婷平时不怎么吃零食,此时也是陪着李恪,一面托着一个木质的小食盒,一面琐琐碎碎地说些东西。听到长孙娉婷的话,李恪也是稍显意外。他没有想到,与这具身体几乎对立的长孙无忌,竟然会提醒他。对他来说,简直是意料之外的意外。只是简单的想想,李恪就知道,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在长孙娉婷的面子。不过,从结果上来讲,自己看样子多多少少也是改变影响了一些人。“嗯,娉婷,你代我感谢一下长孙国公,就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李恪微笑着说道。这样想着,李恪便低头开始品尝起,这些据说是由长孙娉婷亲手做的糕点。“嗯,好,我知道。”见李恪郑重的答应了下来,长孙娉婷也是松了一口气。她最怕李恪做什么事都是一时冲动,像今天下午往救济粮中,倒入草木灰的事。虽然他的主要目的是赶走那些混入救济中,好占便宜的百姓。但是,有人认为他行为偏激,羞辱了那些难民。这才有了明日上午上朝奏对的事。现在看来,还好是成功了。不然,怕是麻烦会更大。“娉婷,那你阿耶有没有告诉你,明天确定有那些朝臣会对我发难吗?”长孙娉婷听了这话,几乎是想都没想,就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直接说道。“我要是没记差,应当是吏部的侍郎张廷圭、郝处俊,刑部侍郎李道裕,长平郡公张亮,这几人。”听到这几个人的名字,李恪认真的想了想,发现自己跟这几个人都没有打过交道。按道理来说,不应该会出现过节才对。只不过在知道他们的名字之后,李恪脸上的笑意倒是多了起来。毕竟知道了对手是谁,那么容易应付接下来,两人又这般闲聊地坐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就在离着宵禁还有两个时辰左右,长孙娉婷就主动提议回家。毕竟李恪明天还要早起上早朝,面对一大摊子的事,长孙娉婷想要让他好好休息一下。而这一次,李恪也没有过多的挽留,在得知明天除了御史台,还有其他人问责自己,他得回去与马周好好商量一番,看看如何应对。不过,由于最近难民增多,长安城中确实有些不太安全。所以,李恪还是亲自将长孙娉婷送回了家。好在,两个人住的地方也不远,也没有太过耽误时间。李恪知道马周此时肯定在东市的码头上,卸载从交耻等国,购买的粮食。他与小二两人直奔那里而去。只是等到李恪才刚刚和马周碰面,两人还没来得及好好商量一番,李恪便被突然而来的秦怀道给打断了。“蜀王殿下,圣人相召,让你李恪入宫觐见,不得推迟。”这番话一经出口,便让李恪与马周面面相觑起来。就算李恪天赋异禀,有着无与比拟的宿慧,马周博学多才且见多识广,一时间也被这个消息给打乱了阵脚。最后,还是李恪率先醒悟过来,他先是领下了李世民的"敕旨"。然后直接让马周前往蓝田县封地,建立一个能够容纳几万人住宿的营地,他有大用。马周现在一时间也不知道李恪想要做什么,只是现在来不及过多的询问,只能听从李恪的命令。尽管到了晚上,长安城中一队一队的武侯,也开始清街。并且,不时有巷子中,出现一队押送着一些还逗留在长安城中的难民,出城。但是在秦怀道的带领下,还是无所畅通的行走在长安城中。等到进了东宫大殿,李恪这才发现,大殿内,人头攒动,气氛异常凝重。李恪一眼望去,发现除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门下三省、六部的高官们全都聚集在此,正激烈的讨论着赈灾的问题。而李恪的到来,自然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原本激烈讨论的官员们纷纷向他投来目光。看向了这个凭借一己之力,将混迹在救援队伍中的平民剔除的蜀王李恪。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看见正欲施礼的李恪,上首的李世民,示意他无需行礼,站到一旁即可。理解了李世民的意思后,李恪微微欠了欠身,表示了对李世民的尊敬后,便乖巧的站在了一旁。对于那些大臣的视线,全都视而不闻,静待看着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事。“邢国公,你是户部尚书,不知如今长安之中的义仓,还有多少存粮,又能够维持多久?”此时担任户部尚书的刘政会,听到李世民的问题,脸上也是一阵苦笑。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李世民回答道。“启禀圣人,旱灾过去已经一月有余,因为灾民一直盘踞在长安,长安义仓中的粮食,已经不足二十万石,若是加上明后天陆续抵达长安的十万灾民,这些粮食,就算再怎么省吃俭用,差不多也只能支撑半月的样子。”李恪听到这里,多多少少有些明白,李世民喊他来的意思了。这是马上又有十万难民在前往长安城的路上。估计是李世民看见自己下午解决了混入灾民中的平民一事,想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到他。只是他却忘了,自己刚刚解决问题,他就甩给他一个烂摊子,任凭那些大臣攻歼自己。所以,李恪打定主意,今晚一句话也不说。而另一边,刘政会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就像是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纷纷起来。“不容乐观啊!”“是啊,原本长安城中的义仓粮食,也是堪堪解决这盘踞在长安城的三十万灾民,这要是再来十万,倾覆在即啊。”“谁说不是呢!”“这么多张嘴,想要喂饱可不容易。”当然了,除了有人提出了问题,也就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比如,就有人提出了兴修水利,建立粮仓。有人提出节衣缩食,为灾区省下下钱粮。还有人提出精简官员,提高行政效率。当然,还有大赦天下,凝聚民心的。严惩哄抬物价,以工代赈等具体赈灾行动的。对于这些建议,有利于赈灾的建议,李世民也都一一虚心采纳了。但是,这些政策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效果。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接近四十万的灾民安置好。要知道,这么多张嘴要吃饭,一天消耗的粮食都是海量的。当然了,李世民也明白,光靠义仓中的粮食,肯定是度过不了这次的灾难。就算是想要以工代赈,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所以,还是得必须从那些世家大户,以及做粮食生意的巨贾手中购买粮食。在旱灾来临之际,李世民早已下了严禁哄抬粮价的命令。但长安城中有些地方还在高价卖粮,未必就不是他们暗中操作。这些世家和商贾,皆以利益为上,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来追求财富和权力。怕不是,这么轻易就配合朝廷的救灾,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想到这里,李世民看着台下这些大臣,又突然叹了一口气。叹息中充满了无奈。李世民深知,对于这些世家与门阀,现在打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些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贸然采取强硬手段,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和纷争。而且,李世民也明白,世家大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他们在大唐的繁荣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因此,对于他们的利益和地位,应当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稳妥和明智的处理方式。李世民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必须要采取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要在不损害世家大族利益的前提下,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只是这件事还得慢慢从长计议。没有办法,李世民只好将目光看向了台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这三位都是他的得力谋士,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他们三人也感受到了李世民的目光,纷纷抬头看向了他。李世民微微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辅机、玄龄、克明,不知你们何以教朕。”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不禁一震。他们知道,这次的旱灾与蝗灾,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道。“圣人,对于这次的蝗灾,我们首先要组织起捕蝗队伍,进行大规模的捕杀。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农田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房玄龄点了点头,接道:“圣人,长孙国公说得不错。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于灾民的救助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防止疫病的爆发和传播。”杜如晦沉思片刻,补充道:“圣人,我们可以考虑向江南地区调运粮食。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应该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于灾区的物资调配,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后,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些笑容。但是,远水解不近渴,目前最紧要的缺粮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下一刻,李世民又开口说道。“很好,你们三人的建议都很好。朕决定采纳你们的建议,并且立刻着手实施,只是”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然后又开口道。“只是如今城外难民众多,每日所需的粮草也是极多,长安义仓中的粮草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告罄,江南的粮食,路途遥远,一时指望不上,不知道那位爱卿有办法教朕。”台下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明知道,长安城中不少世家大户、门阀世家以及勋贵手中,都有大量的粮食在手中。但愣是没有一人出声。就连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也不敢在朝堂内公然出声,声援李世民。毕竟,他们这些新兴的门阀世家,实际上也属于关陇集团。乖巧的站在一旁,安静聆听朝议的李恪,这时,看着孤立无援的李世民。竟然也有些心生怜悯。只是,下一刻,他就狠狠的鄙视了一下自己。李恪啊,你忘记这个便宜父亲,是怎么对付你的了吗?不要可怜他。而就在李恪臆想飞飞的时候,却不曾想,有人已经将目光所向了他。“圣人,说来惭愧,微臣虽然有心想要为圣人分忧,但奈何腹中苦无良策,只是,臣虽然没有办法,但有一个人,一定能够解决圣人的忧愁”“哦何人?”李世民听完这句话,尽管听到工部尚书张亮的话,心中有些鄙夷,但心中仍旧升起了一丝期待。“无他,蜀王李恪是也。”听到蜀王李恪这四个字,殿内又响起了一阵嘈杂之声。毕竟,最近一年当中,无论是流觞诗会、亦或是智斗突厥使节,加上昨天的赈灾事件,都为他打下了偌大的名声。开始被不少好事者称之为,长安第一神童。听到提醒,李世民这才想起,他这个善有急智的儿子。只是,此时的李恪,根本不顾朝堂上众臣的注视。很小声的向旁边的太子李承乾问道:“太子大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好生讨厌的紧。”一旁吃瓜的李承乾,听到李恪气急败坏的话,偷偷说道:“长平郡公,张亮。”李恪一听,顿时恍然过来,就是长孙娉婷泄露的四人之一,那个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后,被人举发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从而坐事被诛的张亮。“你可真该死,本王又没惹你。”“恪儿,不知道你可有办法解决灾民粮食短缺的问题?”李恪此时心中充满了矛盾,既不想被人挡枪,也不想放过那个持枪的人。:()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