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成大唐李恪为主角 > 第91章 破局伊始(第1页)

第91章 破局伊始(第1页)

当李恪提前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天空中下起了小雨。他掀开马车挡风的帘子,伸出一只手,感受到手上斑斑点点的雨滴。笑着对正在驾马车的小二说道。“好兆头,才接了这个任务,立马就下雨了。”小二也不明白,为什么刚才还阴沉着一张脸的东家。现在,一转眼间,脸上又露出了释然的样子。李恪另一只手上捏着一张制式的绢布,看着它,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没有想到,最后还是被秦琼给料中了。李世民将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以及李恪三人,分别下达了赈灾任务。显然是在刚才的朝堂之上,李世民也看出了李恪心底的不满。在李恪对着刑部侍郎李道裕等三人,发起举荐的时候。三人束手无策,请罪过后,便暂时中断了朝议。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叫到一旁的偏殿商议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最后的结果就是长安东西南北四面,除了朝廷外,由他们每人负责一面赈灾救济。若是有谁将这次任务率先完成,除了答应他们每人一项许诺外,还有大大的奖励。就算是立马前往封地,也无不允许。最后的那句话,显然就是说给李恪听得。只是,也许是失望攒的久了,李恪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惊喜可言当然,朝廷也不可能让他们几个年幼的皇子,独自管理三四十万的灾民,也给他们配备相应的辅助人选。由长孙无忌负责辅助太子李承乾。杜如晦负责的辅助魏王李泰。房玄龄负责的辅助蜀王李恪。这时候的年轻力壮的李世民,当然也不是为了平衡权力。除了想要让几个儿子锻炼一番之外,也就是想看看李恪有没有什么赈灾的好办法。至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显然都是这次计划中的添头。-------------------------------------等到李恪回到蜀王府,这才发现马周早已回王府等待多时。在听完李恪已经接下赈灾的任务后,便痛心疾首的对着李恪说道。“殿下,你糊涂啊!赈灾救民,本就是朝廷之事,你们这些皇子,若是有心,打打边鼓就好。”“赈的好,还行,若是惹起了民怨,那时又当如何是好。”“放心吧!此事我早就有了腹稿。”说着,李恪在书房中找了找,找出了一份他先前写下来的赈灾计划书。马周在伸手接过这份计划书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些底气。至少李恪事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比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可就要好上太多。马周认真地阅读着这份计划书。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可以看出,他对这份计划书还是十分满意的。看完之后,他抬起头看向李恪,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只是还有一点不太放心。那就是实施这个计划,前期就需要很多的钱财和粮食,这笔钱从哪里来呢?“光靠蜀王府的财力,肯定不足以支撑整个工程,而且很容易惹麻烦的。”马周看着李恪郑重的说道。“宾王你想什么呢?小王就算浑身是铁,又能碾碎几根钉?”李恪站起身来,看着被打湿的树叶,淡然道:“我们为朝廷赈灾,虽说附带着给自己搞点建设,但哪有我们全出的道理,工钱我们自己出,口粮当然由朝廷出了。”“殿下还准备给那些难民发工钱?”马周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恪,觉得李恪疯了。李恪淡淡一笑,转过身来看着马周。“马先生,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我有我的考虑。”“首先,那些难民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需要朝廷的帮助和关怀。如果朝廷只是简单的提供食物,而不考虑他们的长远生活,那么他们可能仍然无法摆脱贫困和困境。因此,我认为给他们一些工钱,不仅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还可以激励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马周听了李恪的话,心中不禁感到一丝的敬佩。他明白,李恪的这些想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这一次赈灾的理解和对难民关怀。“殿下的想法虽然有些激进,但却是十分有远见的。既然殿下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那么马周愿意以殿下马首是瞻。”马周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恪的尊重和信任。直到此刻,他才发觉,跟着这样一位有远见、有担当的皇子,或许是他的幸运。“嗯这两天,宾王你跟我就多辛苦一点,我们差不多要分摊十万的难民,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光靠我们怎么能行,必须拉外援。”“外援?”李恪点了点头,然后朝着马周的耳边里,细细私语了起来。马周越听眼神里的光亮就越大,最后,更是击掌道:“果然,殿下这长安第一神童的美誉,还是过谦了,有殿下在,真是那些灾民的福气。”“呵呵宾王,你就不是那拍马屁的人,还是省些力气做事吧!”说完,两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宾王,这段时间,我都没有问过你,我们蜀王府里,到底进了多少粮食啊?”听到李恪的话,饶是马周一向沉稳,他也不由的想要询问一番李恪,是不是有那神鬼之力,可以预测未来。不然,你是怎么想到购买粮食的。若是李恪是那心狠一些的商贾,光是这一批粮食,就能够让蜀王府的财富,迅速的膨胀一圈。“殿下,仓库都建四个了,差不多有十万石,还有三万石在路上,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三万石的样子,钱财大部分都用来买粮食了,所以所剩不多,差不多还有一千贯左右。”“粮食前期倒是够用,钱确实少了点。”李恪不禁失笑道。“殿下也不必多虑,现在这个时期,粮食可比,锦帛和钱好用的太多了。”“难道,也是。”"既然如此,明日一早,我们就按照计划行事。"“好”第二天清晨,长安城里的官差,便在通化门、春明门和延兴门的高栏处,张贴了许多的告示。引起了许多百姓和流民聚集围观,其中有几个读书人更是大声念道:“蜀王李恪,急告全体父老乡亲书”:()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