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全文 > 第 16 章(第1页)

第 16 章(第1页)

【话说回燕军被包围时,朱棣打出的这场绝地反杀的王牌,便是精骑大纵深迂回背击战术。

这一战术说起来简单,很多将领都会用,在仅有朱棣在这危急的时刻,还能够指挥几千人的庞大编队使出来这一绝地杀招,这一招需要及其可怕的组织度,以及将与兵之间的极度默契。

很显然,燕王朱棣与他的将士、兵马便有这样的默契,因为这些兵马都是一次次燕王朱棣身先士卒带出来的。

朱棣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带上所有的中军预备队,也就是朱棣的亲卫加上三千营和一些蒙古贵族的骑兵,加起来约莫是七千骑的数量。七千的数量在这场白沟河之战中,根本就是小意思。

朱棣和朱高煦带上自己最核心的预备队,开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及世界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一次行动。

朱棣父子倆经过分析,在这包围住燕军的朝廷军里,李景隆的右翼军也就是最先攻打燕军左翼和后军的辽东铁骑、山西边骑,虽然很厉害,但他们一开始就从朝廷右翼处直接迂回包抄燕军的左翼、后军,到现在已经是负担很沉重了。

或许应该说这里的战线比较空泛了,那么这里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里最有可能撕开朝廷的边防线。】

朱标:“看来四弟说得对,撕开朝廷军的防控是唯一方法了。”

朱棣没有那么乐观,“七千兵骑要进行那么远的迂回,而且朝廷后军的兵力不大可能低于七千兵骑,人数上还是不占优势。”

朱元璋讽刺道:“你不是永乐大帝嘛?以一敌万,行不行?”

朱棣:……夸张了、夸张了。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朱棣的分析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地从辽东、山西铁骑处撕开一个缺口,率领七千精骑穿透朝廷军的包围,然后往战线的外围而去,再果然地绕了个圈,进行了一次惊人的深远迂回,朝着李景隆后军而去。

到这个时候,燕王朱棣已经不在朝廷军和燕军大面积缠斗的主战场了,这意味着其他剩余的燕军在失去朱棣、朱高煦带领的精锐铁骑之后要面对朝廷军更加凶猛的进攻,身后也没有其他的支援了。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主战场,主帅竟不在。这样的状况一般来说很容易形成士兵的恐慌,但我们前面说过了,朱棣率领的燕军可是陪着朱棣一起从北平开始造反之后,将帅士兵一起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战役。

他们之间绝对的默契和忠诚在这一刻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朱棣相信主战场正与朝廷军缠斗的燕军能够继续扛住,守住阵线,而燕军也相信燕王朱棣能够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迂回任务。】

“将士一心!简简单单四字,实则很难。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朱标评价道。

朱元璋微不可见地抬起下巴,道:“当年朕与众将士便是如此,乃至朕从淮右布衣到如君九五之尊。”

朱樉:“父皇,那是以前的你,画幕说了,晚期您可多疑得很,将功将一顿嘎嘎杀咧。”

“怂崽子,闭嘴。”

【洪武时期,大明初期的步兵阵列是极其坚固的,所以即使再精锐的骑兵也不可能直接硬是撞开坚固的披甲步军阵。直接冲入其中的话,不能使得步军阵一下子溃散的话,则很容易使得骑兵被披甲步军阵包围。

这样的话损失特别大了。

在这种权衡下,朱棣没有一开始就对李景隆的后军发动攻击,而是找了一个上风口对李景隆后军的某一段防线点起了火。这才是史料上真正的神风出场的地方。

这里就要说到,朱棣的亲兵在打战的守候居然随身携带高效的引火物,是燕军一开始就有这个考虑,还是一直以来作战都是如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史料上也找不到记载。

你以为这就够了,肯定还不算!我们都知道一个军队,哪怕再精锐,再强大,也害怕一件事,那便是粮食!没了粮食,任凭军队如何厉害,也打不了战,所以粮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朱棣还另外派了几百骑兵去了李景隆后方的临时阵地后营点起了火,乱其军心。】

“以火攻定会引起士兵骚乱,抓住这个机会未倒是有一丝希望。”朱元璋客观点评道。

火攻之法,自古就有。只要朝廷中军能够扛住这一遭,朝廷前军继续攻打燕军,情势还是很难说的。

朱标也是这个想法,“朝廷军的兵力几乎全给了前军,竟然没有留出一部分预备军专门待命。这一点实是失策。”

朱棣-->>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