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滇王墓真实存在吗 > 第9章 少年屈原奋读立世(第1页)

第9章 少年屈原奋读立世(第1页)

浩浩荡荡的长江,是华夏大地上第一条大江,穿山绕石,奔流万里,到达楚国与巴国毗邻的大巴山一带时,截断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两百多公里。三峡两岸危崖峭立,绝壁千丈,雄伟壮丽,奇观叠出。其中之巫峡,景色幽深秀美,以“巫山十二峰”著称于世。

巫山十二峰乃天下绝景。十二峰皆处在巫峡内,从巫峡口沿下游依次往下,北面有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六峰,南面有飞凤峰、翠屏峰、聚鹤峰三峰,再从神女溪进入,亦在江南,有上升峰、起云峰、净坛峰三峰。

登龙峰,其山形挺拔蜿蜒,高处状若龙头;圣泉峰,位于横石溪东侧,接登龙峰,山腰有一甘美清冽之清泉,常年不涸;朝云峰,位于箭穿峡口北岸,其峰势耸然直指霄汉,因清晨日出之时,常有云雾盘旋,飘飘渺渺,恍若仙境;神女峰,位于巫峡北岸,特出云汉,上接天宫,封顶矗立一人形石柱,高近两丈,远远望去婀娜多姿,宛若亭亭玉立之少女,含情脉脉凝视远方,是世上最美最奇最多情最富诗意的一座奇峰,千百年来,令人心醉神迷;松峦峰,位于巫峡北岸,神女峰东侧,峰顶青松翠柏状如山峦;集仙峰,位于巫峡北岸,西接松峦峰,峰顶有许多参差不齐

之石柱环列,状如群仙聚会;飞凤峰,与神女峰隔江相望,山形似一飞凤从西向东俯冲,直饮江中之水;翠屏峰,东连聚鹤峰,西接飞凤峰,面向神女峰,植被繁茂,苍翠欲滴,宛若一道绿色屏风;聚鹤峰,西接翠屏峰,峰顶怪石嶙峋,松柏苍翠茂密,人迹罕至,常为野鹤自然繁殖栖息聚集之地;上升峰,此峰山势陡峭斜逸,远看似鲲鹏展翅,直冲云霄;起云峰,此峰常年云遮霞蔚,彩云似从山腰冒出,并缓缓升腾;净坛峰,此峰立于万壑千山之中,一峰独立,高耸青云,似一尊仙佛端坐参禅。

在巫山十二峰附近,有一个人杰地灵的小村庄,叫乐平里。在乐平里,画,是随手一指的风景,诗,是男耕女织的生活。

每到傍晚,村里都会炊烟灵动,丝绸般飘逸。没风时,各家各户屋顶的炊烟一律向上,各自升入天空。起风时,各家屋顶的炊烟便缠绕在一起,随着风向与风势环绕周璇,似卷入战乱的苍生,命不由己。在众多炊烟中,有一柱从一个大户人家屋顶升起的炊烟最粗最浓,每逢大风骤起,这股又浓又粗的炊烟便会将其他被风吹散的炊烟绞缠在一起,拧成一股强大的求索力量,钻入前途未知的茫茫暮色。

这个大户人家,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传承至此,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虽然这个大户人家还跟当今的楚国朝廷有丝丝缕缕关系,但那都是祖上的

事了,他们也不愿去攀权结贵。这户人家宁愿自守清贫,从不张扬跋扈,其乐融融与乐平里的村民世代相处,孤傲地坚守在祖先留下的这块封地上。

这是一个风云急剧变化的仲夏傍晚,上一个时辰还晴空万里,突然从神女峰顶飘过来几朵白云,没过多久,其他十一座峰顶也戴上了朵朵乌云,狂风四起,乌云蔽天,屈府屋顶上那根又粗又浓的炊烟也被狂风折断了。

暴雨将至,天空突然黑沉下来,其他村民都关门闭户,躲在屋子里不敢外出,唯有这屈府上下都乱开了,因为屈府的少爷还没归来。屈家少爷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若在平日,课业结束后他早该回到家了。母亲心急如焚,虽然这乐平里还算安全,可外面世界兵荒马乱,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一旦被人贩子抓走,卖给恶人,或卖给巫师做活人祭奠,这可如何是好…姐姐女媭忙叫来几名家奴,分成几个小组,穿上蓑衣,带上松油火把,分头冲入大风中去寻人。

他们找遍了官学,问遍了平日爱跟屈少爷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一概无人知晓他究竟去了何处。此时天空已经彻底黑下来,雷鸣电闪,下起了瓢泼大雨。家奴们举着火把,穿过旷野,穿过橘树林,大声呼叫着:“屈原少爷,你在何处,快点回家啊——”女媭也举着火把,穿过竹林,跨过小溪,大声呼喊着:“平弟,你在何处——”雷声和雨帘淹没了呼叫声。

穿过一片片橘林,跨过一条条小溪,女媭手中的松油火把即将燃尽时,突然看到对面半山上的竹林里有微弱的烛光传出,萤光点点,但她不敢高呼,怕引来附近山林里的野兽,她只能小心翼翼向着烛光靠近。此时小溪已经涨水,女媭赶紧涉水过河,朝着烛光传来的方向赶去。

当女媭来到烛光附近时,发现烛光是从一个山洞里传出。她循着烛光,躬身弯腰进入山洞,眼前的景象令她震惊。

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天然山洞,洞内别有一番天地,洞壁上的石笋像浮雕图案,花草鸟虫,千姿百态。从洞顶悬下的钟乳石,如同朵朵白莲倒挂,晶莹玉洁,玲珑剔透。垂挂在钟乳石上的岩浆水宛如朝露,正顺着白莲花瓣一滴一滴落下,叮叮咚咚,似珠子落进玉盘。洞内幽静清凉,有一个石凳,一张石桌,还有一块可供侧身睡觉的石板,错落有致,简朴大方。石桌与石板上都堆满了各种散乱的竹简,有《巫风》、《丧歌》、《楚公逆镈》、《子文歌》、《楚人歌》、《优孟歌》、《徐人歌》、《接舆歌》、《孺子歌》、《庚癸歌》、《樵郎谣》、《蚕花曲》、《五谷调》等曲子,尽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民歌俚曲,其中还有一些甚至被官学列为禁书。这岂止是山洞,简直就是一片书简的海洋。烛光摇曳,少年屈原正趴在石桌上一卷打开的竹简上睡着了,神色安静。女媭知

道,这些竹简都不允许带入官学里,弟弟只好躲到这山洞里来诵读。

女媭又急又气,本想伸手拍打屈原,将他叫醒,可见他正趴在书简上睡觉,豆大的口水正顺着嘴角流淌,脸颊上还泛着微笑,姐姐的慈爱之心顿时涌起,不忍心叫醒他。想必是因为他躲在这山洞里读了太多书,读得太累了,睡着后才忘记回家。女媭只好安静地蹲坐在一旁,静静望着弟弟,心中感到祥和又温暖。

此时屈原正在做一个神奇的梦:恍惚间,他听到一个轻微的脚步声,一抬头,便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洞壁石缝中走出来。她提着彩裙,飘飘悠悠来到他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施礼毕,从彩裙下捧出一捆竹简书,亲手献给屈原。屈原仔细一看,此女竟是一位仙姑,献给他的竟是一部天书。他知道自己学识尚浅,若能得到仙女点拨,能通晓天地间学问,真是求之不得也!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野书:既残且破,缺简少篇,再看看仙姑所献书简:银缕金箔,光彩夺目。他急忙拜谢神女,接过天书一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楚声》,收尽了楚国各地的民歌俚曲。屈原暗自惊疑:“为何这种人间烟火之事上天都能知道,且还刻了书简?”他分外激动,再次拜谢仙女,恭敬请问:“好诗向谁求?请仙女赐教!”说完,就低头静候仙女指点。过了片刻,悄无声息,他抬头一看

,眼前的仙女已不知去向,自己手中的天书已无踪无影,却听到从空中传来仙女的回声:“真诗在民间!”屈原失望地醒过来,原来只是一场美梦,口中却念叨着仙女的话:“真诗在民间,在民间…”

屈原从书简上抬起头来,睡眼惺忪,突然发现身旁蹲坐着一位又似仙女又似姐姐的女子,顿时吓了一跳,忙揉揉眼睛从石凳上站起来,语无伦次问着:“姐姐?仙女?”女媭疑惑道:“平弟,你读野书读傻了?我是你姐姐女媭啊,你为何跑到这山洞里读书来了?家母都快急疯了,赶紧跟我回家啊!”

“这些书简,先生不让带入官学,不然便被焚烧,我只能躲到山洞里来诵读了。”屈原委屈道,“好姐姐,你可知道,在山洞里读书真好,无人管束,还有鸟语花香陪伴,真是惬意极了!”

“再惬意也不能让家人担心啊,这荒山野林间,当心坏人将你抓去挖心挖肺了。”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大王治下,岂有坏人?”屈原天真无邪道,“世间如此美好,天下如此太平。”

女媭摇头道:“平弟,你还年幼,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人心叵测世道险恶了…”

此时洞外的雨声已经变小,女媭重新在火把上涂抹松油,嘱咐屈原道:“赶紧收拾竹简,跟我回去,等天气好了再来。”

屈原一边收拾竹简,一边央求女媭:“好姐姐,我藏在山洞里读书之事,千万不可告诉先生,不然,这些好书就保不住了。”

“你只要听话,姐姐便不告发你。”女媭答应了,屈原才跟着她走出洞门,特意拿了些树枝和藤条拦住洞口,恋恋不舍离去。

少年屈原记住了梦中仙女的启示:真诗在民间。

从此往后,他经常穿梭在荒山野岭,乡间湖畔,去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向他们采集各种歌谣,然后再回到这个山洞中记录、整理、吟诵。大家见屈原热衷于楚地歌谣俚曲的搜集与整理,纷纷将自己收藏的资料献出来,供他学习。

一位老渔夫在给屈原献竹简时,意味深长叮嘱他:“后生哪,这些楚地民歌,老夫珍藏了几十年,今日送给你。希望你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歌者,一位诗人,达民之愿,抒民之情,为民呐喊!”

屈原感激涕零:“承蒙老先生厚爱,殷殷之盼,屈原毕生铭记…”

日积月累,这个山洞变成一个藏书阁。无论夏季酷暑,无论春秋寒凉,屈原一有空就躲进山洞里奋读。《诗》曰:靡不有始,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天下之事,始之易,终之难也。屈原能一直坚持在山洞中读野书,笃志,笃行,消息不胫而走,此事渐渐传遍乐平里,传遍秭归,他自己却浑然

不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