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滇王墓真实存在吗 > 第64章 瞻仰先贤悼古伤今(第1页)

第64章 瞻仰先贤悼古伤今(第1页)

与欧阳伟在太湖酒庄打斗之事像一阵清风拂过,庄蹻并未放在心上,但从那几名老汉的抱怨以及那十多个孤儿身上,庄蹻已经感受到了越国百姓的生计之苦,他将十多个孤儿接到城内王宫里安顿下来,又将五千精兵安排在姑苏城内潜伏好。随后,帮着景鸿处理了一些紧要政务,对附近百姓颁布了一些惠民政策,旬月时间已过。为了更清除了解百姓近况,庄蹻决意深入瓯越国境内去仔细考察一番。

初秋时节,姑苏郊外的太湖南岸芦苇荡开花了,白絮飘飞,丝丝霓袂。秋风拂过,芦苇荡起起伏伏,宛如撩拨云海,楚楚含愁,亭亭婆娑。

庄蹻带着黑神,两人装扮成游侠模样,为了绕开姒蹄布防在浙江水面上的水师,一人骑着一匹战马沿太湖南岸的苕水往西南方向前行。苕水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山海经》载曰:“龙首

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在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由于苕水两岸盛产芦苇,进入秋天,芦花飘落水上有如白雪,美伦美央,越人称芦苇为“苕”,故将这条溪流称为苕水。苕水两岸居民稀少,偶尔能见几间“干栏”式茅草屋散落山水间,这种屋子为上下两层,屋顶盖草,四周以木杆或竹篾编织成篱笆圈围。楼板或为竹排或为木板,底部悬空,楼板下为牲畜厩,楼板上住人。在楼板上住房处,还会延伸出一个平台,作乘凉、晒物、家人聚会之用。屋顶的正脊向两边翘起,并长于屋檐,屋顶结构呈两面坡式。所谓“干”,越人语“高上”之意,所谓“栏”,越人语“家”之意,“干栏”即为“高处之家”。这种干栏式建筑,一则可隔离地面湿气、瘴气,二则可防止野兽、蛇虫之侵扰。能住“高处之家”的越人,生活相对比较富足,粮食、野味、水产等实物不易断绝。

庄蹻与黑神未在此处逗留多久,二人直接纵马

从苕水上游那座峰恋叠翠、古木葱茏且素有“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的浮玉山(汉朝更名天目山)穿越而过。

二人离开浮玉山,来到胥岭。胥岭风光旑旎,因春秋时期伍子胥逃避楚平王追杀经过此地而得名。岭尖有座小天池和胥峰亭,从岭尖到山脚有一条蜿蜒盘恒的古官道,沿着古官道下来,有子胥庙、子胥茶园、胥乐亭等遗址散落其间。初秋时节,官道两侧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蝴蝶与蜜蜂纷飞其间,乡趣甚浓。

看到如此美景,黑神勒马到庄蹻身旁建议道:“将军,如此美景,当细细赏来,你我不应走马观花啊!”于是二人下马徒步,漫步在官道上漫谈开来。

来到胥庙前,望见一段碑刻铭文,庄蹻突然想到父亲惨死,想到童年时沦为奴隶的流亡岁月,情不自禁感怀道:“当年楚平王昏庸,残害忠良,将楚国骐骥之才伍子胥逼上绝境,被迫逃往吴

国。吴有子胥之教,开疆拓土,霸世甚久,北邻齐、楚,诸侯莫能与之争。伍子胥复仇,乃春秋一大事也!”

“将军所言极是。”黑神点头道,“吴王阖闾借助伍子胥复仇之决心,吴国才得以称霸诸侯。”

“子胥之大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矣!”庄蹻伸手抚摸着石碑上的铭文,感受着远逝的历史,“复仇艰难,复大仇尤其难,何况伍子胥仇人是楚平王,手握一国之重兵。伍子胥家父及兄长被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逃亡在外,欲报此大仇,非刚烈丈夫不能成功!”

“伍子胥真乃豪杰之士也!”

“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庄蹻抬头仰望胥庙屋檐,突然感到胥庙无比高大,“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以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其志甚远也。孔子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像伍奢、伍尚那般死去,无异于蝼蚁之死。而伍子胥能忍辱负重,历经艰辛,矢志复仇,最终得偿所愿,弃小义,雪大耻,以匹夫之力报国君之仇,名垂于后世,不愧为豪杰丈夫之所为!”

黑神暗自点头,听到最后却一声叹息:“可惜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时,楚平王已死,不能亲自手刃仇人也。”

“复仇,古义也!”庄蹻扬天长叹,“古往今来,被昏君佞臣残害者不可胜数,纵有千般不满,也只能饮恨吞声。唯有伍子胥艰辛隐忍,坚不可摧,终究实现复仇大业,至少在气节上他已经为亲人复仇了。”

黑神又问:“将军,末将听说伍子胥后来揭开楚平王之墓,掘出尸体,鞭尸三百。此举正义与否?”

庄蹻思忖有顷,回道:“天地生万物,万物当平等。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子,人亦

杀其子。昔日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齐景公也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臣子犯上作乱,遭君主杀害,是咎由自取,若君主残暴无道,滥杀无辜,被臣子复仇杀害,也属理所当然。楚平王昏聩无道,滥杀忠良,伍子胥复仇,乃伸张正义之大业也。”

黑神拱手称赞道:“将军所言,正解也。只可惜伍子胥风云一世,最后却惨死在奸臣伯嚭手里。”

“夫差专横,目光浅短,重用伯嚭而疏伍子胥。朝中有伯嚭这等佞臣,贪财好色,祸国殃民,为一己之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忠臣岂能不被残害?天生伯嚭者,欲以亡吴矣!子胥怀忠,不忍社稷之倾,绝命争谏,吴王终不见听,国家焉能不败?屈原先生经常提及,为人君者,当见清知浊,见曲知直,人君选士,当各象其德。大王身边之靳尚、令尹子椒、上官大夫等人,与那伯嚭

如出一人,我楚国也是危机四伏!”谈到此处,庄蹻也觉得无可奈何了,一脸忧色离开了子胥庙。翻身上马道:“走吧,还得继续深入越地,但愿大王不会受奸臣蒙蔽,不要步入夫差后尘。”

二人经子胥渡口过富春江七里泷,沿东南方向行,来到会稽山脉南侧的古镇句无。句无镇南有句无亭,镇北十五里处有千岁桥、万岁桥,勾践曾栖息于此。

庄蹻与黑神从镇北进入句无,经千岁桥时,见那桥头荒芜,野苔丛生,整座旧桥危立在一道深壑上空,桥头石牌坊之上字迹已斑驳脱落,庄蹻黯然感慨:“世无千岁之人,留恶名者不死!”再过百余丈远,经同样荒芜破落的万岁桥时,庄蹻再次感慨:“世无万岁之功,唯有德者不亡!”

黑神默默骑马跟在庄蹻身后,反复念叨着庄蹻随口说的这两句话:“世无千岁之人,留恶名者不死!世无万岁之功,唯有德者不亡!…”渐渐

领会了其中深意,独自微笑点头。

两人一路向前,快接近句无镇时,道旁突现古树林立,地上虽已铺起几层落叶,树上黄叶尚未落尽,依旧遮天蔽日。行在这条古道上,日光黯淡,光影斑驳,仿佛月下漫步。轻马信步间,前方突然出现两辆马车,一前一后,行驶缓慢,均载有重物。庄蹻轻抖缰绳,快步追上,黑神也赶了上去。但见两辆马车上均捆满粮袋,赶车的是两位姑娘,一人身穿白衣,行在前头,一人身穿青衣,行在后方,二人都戴着遮面黑纱斗笠,看不清面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