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滇王墓真实存在吗 > 第275章 庄献策受命西征上(第1页)

第275章 庄献策受命西征上(第1页)

当天夜里,几位大臣在王宫内觐见了顷襄王。此次相聚,是他从郢都逃离至陈城后最为兴奋的一次聚会,侍女们将几位肱股大臣领入内宫后,顷襄王便命御厨临时备了酒菜,放下君王的权威架子,同众人促膝在一条长案前,并亲自为几名臣子酌酒夹菜。准备酒菜的间隙,庄蹻已将前线战况向顷襄王简略禀报了一遍。

煌煌灯烛下,顷襄王已是满面笑容:“衣贵莫若新,人贵莫若旧。今夜能与诸位臣子相聚一堂,寡人甚是高兴。略备薄酒,为大司马接风洗尘。”

庄蹻拱手回礼:“大王不计前嫌,殷勤相待,臣下惭愧至极。”

“大楚不亡,皆出庄蹻所赐也!”顷襄王向庄蹻举酒相敬,“寡人代黎民百姓与天下苍生谢过大司马救国保家之恩!”

庄蹻举酒回敬:“庄蹻乃一介武夫,受不了如此大恩。秦军未能将大楚江山悉数吞并,其实全系大王迷途知返,积极采纳了执圭大人所献良策。”语罢饮尽爵中酒,众人也随着举酒饮尽了。

“大司马乃是社稷之臣,挽江山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受任何赏赐都当之无愧。”顷襄王高兴道,“寡人之意,如今我

军已取得大捷,这个冬季可以静兵息民、养精蓄锐了。大司马到了郢陈也可好好休息几日,待寡人同众人商议妥当后,再决意如何赏赐于你。”

“庄蹻救国救民,不图赏赐!”庄蹻摆手回绝道,“大军亦不可懈怠,秦人亡我之心不死矣!秦军此番撤去,过不了多久必会卷土重来。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备,暴秦不可不防也。”

“大司马所虑极是,所谓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矣。”庄辛拱手进言,“大王,秦军远途征战数月之久,此番撤军,或许是为了补充兵械粮草,或许明天开春便会来一次全面攻伐,不可不防哪!”

“诸位都认为,白起还会率军杀来?”顷襄王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位臣子,众人都点头认同了庄蹻的观点。

庄蹻情绪激动,独自酌了一爵酒饮尽:“存亡继绝,切不能因小胜小利而骄奢。大王也不能忘了,秦军大破楚,袭郢都,取洞庭、五渚、江南,目前我军只夺回广陵至昭关数百里疆土,大秦南郡还飘摇在外,楚国千里疆域还沦陷在秦军铁蹄之下。”

“大秦南郡,寡人心碎之地也…”听了庄蹻的话,顷襄王顿时变得悲伤起来,也独自酌了一爵酒饮尽,“那里有楚国故都,有先祖宗庙,有统一天下之梦…寡人有心擅天下,却无能治

一国,实在惭愧至极。”哀叹着垂下头去。

坐在庄蹻身旁的庄鼠凑过来轻声问道:“大王确实在追悔前过么?”

庄蹻点点头。思忖有顷,再次拱手进言:“臣闻之:愚者多悔于往事,智者多谋于后事,大王勿要太执著于既往之过。臣下此次回郢陈,正是为了向大王商讨救国救民、富国强兵之长策,唯有如此,才能长期与秦军抗衡,才有希望收回故土,还祖先荣耀!”

“诚如大司马所言,欲收复疆土,必须有富国强兵之长策。”宋玉道,“靠一两场小战役并不能改变家国命运。”

“非庄蹻,寡人不知得罪其臣民之深也。”顷襄王缓缓抬起头来,“富国强兵,寡人何尝不想,只是尚未想出最佳策略哪。”

庄蹻指了指在座的几位同僚:“今夜,几位忠贞之臣皆在此,大王能否将这内宫当做临时朝堂,商讨出一条长久国策来?”

顷襄王又将众人仔细端详了一遍,点头回道:“昔日,寡人不知诸位之贤,寡人之过也;今日寡人深知诸位皆是栋梁之才,这富国强兵之策必须仰仗诸位贤臣了!”

“大王英明也!”庄辛立即向顷襄王赞道,进而又转向庄蹻伸手做请,“有道之主,必有智能之将。从大司马统领会稽郡

伊始,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不然会稽郡百姓就不可能丰衣足食,会稽郡精锐也不可能以寡敌众,大挫匡章与白起。想必,这富国强兵之长策大司马早已成竹在胸,何不说出让大家听听?”

“然也然也,庄蹻麾下那支平原军,令齐军与秦军皆折戟广陵,早已名扬天下也!”谈到楚军的胜利,顷襄王的情绪又变得激动起来,并向庄蹻投去期盼的目光,“大司马之策,寡人乐意倾听。”

确如庄辛所料,从昭关至郢陈这一路行来庄蹻都在思考,郢都沦陷、宗庙遭毁后,楚人的精神受到了致命打击。在秦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楚国已丧失半壁江山,且都是盛产鱼米、矿藏、木材的心腹之地。最为糟糕的是,在大难来临时顷襄王只带领王室贵胄逃亡郢都,这种自私的行径使楚国百姓寒了心,所谓“足寒伤身,民寒伤国”是也。人心散了,要凝聚起来谈何容易?寄托精神的社稷宗庙毁了,要恢复起来谈何容易?国家实力一落千丈,要再次变强谈何容易?…然而,从小就从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庄蹻并不畏惧这重重危局,他一直坚信着天无绝人之路,一路行来时他已想到了一些对策,但富国强兵的关键还是要看一国之君坚韧不屈的决心以及整个朝廷君臣团结一致的决心。所以,当顷襄王表明乐意倾听他的策略时,他只是淡淡回道:“这得看大王有多大决心了。若只求偏安郢陈以自

保,西面,派军守住上蔡、邓,有滔滔汝水作为屏障;南面,派兵守住桐柏山及寿春,有浩浩淮水作为屏障;再往南,有臣下率兵驻守昭关与会稽郡,秦军也不敢轻易来犯。如此布局,大楚江山再存续十年八年当不成问题。”

对于庄蹻的回答,顷襄王并不满意,他明显感觉到庄蹻在揣测君心,并且心中已有策略却不愿对他坦言。若是当年在郢都,他早就大发雷霆了。然而,时过境迁后,顷襄王亲近明慧了许多,只见他轻声一笑,“看寡人有多大决心?也罢。”而后举爵饮了一口酒,润润喉咙又放下酒爵郑重道,“在寡人最为绝望之际,庄辛先生曾鼓励寡人说,‘汤、武只载百里之地,而后能昌盛天下,桀、纣拥有天下,而后却灭亡。’那时寡人便对天地祖宗盟誓,余生余世一定要痛改前非,收复大楚每一寸疆土,即便披肝沥胆也在所不惜!”话音落定,重重一拳砸在案台上,以示决心与诚意。

“大王圣明也!”庄辛立即接过话头,“文王遵道,载百里之地而统天下;桀纣舍道,虽有天下之厚重而不如庶人寿终。故善用王道者,则百里之国足以立天下,不善用王道者,广有天下照样丧失家国。”

“看来,大王确实下了决心。”亲眼目睹了此番情景,庄蹻转向顷襄王道,“昔日尧设谏鼓,舜立谤木,禹悬钟鼓铎磐而置鞀。四海之士,教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钟,教以事者击

铎,语以忧者击磐,告以狱讼者挥鞀。臣下在入城时,见大王在城门前也设了诽谤木,在宫门前也设了敢谏鼓,如此作为,乃是楚国臣民之福。”说着,举酒相敬,“臣下这一爵酒,祝大王心想事成,早日复国复仇!”

“复国复仇,美哉壮哉!”顷襄王一阵狂喜,举酒饮尽了。而后,又悉心问庄蹻,“寡人之愿,谋必得,事必成,可有此术?”

庄蹻思忖有顷,回道:“有。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顷襄王顿时俯身向前,惊喜得两眼放光:“愿闻其详!”

“其谋也,左右无所缚,上下无所縻,其声不悖,其实不逆,谋于上不违天意,谋于下不违民意,以此谋者必得矣;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君有义劳,民有加利。以此举事者必成矣;若弃义而谋,虽成不安。傲民举事,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故反义而谋,背民而动,未有存者也。昔尧、舜、禹之兴也,谋必度于义,事必因于民。及其衰也,建谋反义,兴事伤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

“寡人明了,明了,为正义事业而谋者必有所获,为百姓利益办事者必然成功。”顷襄王不停地点着头,“圣君民主必须度义因民,寡人当倾尽毕生之力去践行!”

见顷襄王甚是诚恳,庄蹻终于动了心,感慨道:“大王确已痛改前非,浴火重生后变作一位圣主明君了,若是屈原先生能活到今日该有多好…”突然提起屈原,引得所有人一阵唏嘘。庄蹻话锋又转,“臣下一路行来,见生灵涂染,民不聊生,悲痛至极。日思夜想中,方谋得几条富国强兵之策,愿意献予大王。”

“大司马言如药石,寡人愿闻教诲。”顷襄王再次向庄蹻投以期盼的目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